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课件4 湘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43151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课件4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课件4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课件4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课件4 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课件4 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课件4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课件4 湘教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七彩管弦(二),电闪雷鸣波尔卡约翰施特劳斯 思考:是由什么乐队演奏的?,约翰施特劳斯 :因与父同名,故通常称为约翰施特劳斯二世或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他作有雷鸣电闪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和轻歌剧,把华尔兹这种原本只属于农民的舞曲形式提升为了哈布斯堡宫廷中的一项高尚的娱乐形式,因此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闲聊波尔卡、电闪雷鸣波尔卡等等。,波尔卡:“波尔卡”一词在捷克语中为“半步”,描述的是一只脚与另一脚之间按2/4拍子飞快交替。它本是捷克农民舞蹈, 现演变为一种舞曲表现形式。,电闪雷鸣波尔卡:作于1868年初狂欢

2、节期间,同年2月16日首演,献给艺术家协会。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了解管弦乐器的分类和音色特点,管弦乐队分成四大类: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 弓弦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 木管乐器组:短笛、长笛、双簧管、

3、单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组: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等。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大鼓、小鼓、锣、钹、三角铁、铃鼓等。,小提琴:音色优美抒情,富于歌唱性。,中提琴:音色柔美醇厚。,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音色都是低沉浑厚。,长笛:具有明亮、活泼的音色,适合表现流畅的旋律。,短笛:是长笛音域的补充,在乐队中有”花腔女高音“之称。,单簧管一般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 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温柔的情绪。,大管:音色低沉、厚重,是木管乐器组里的低音乐器。,小号:音色嘹亮、辉煌,适合表现号召性的旋律。,大号:音色低沉、宽广。,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迷人,是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音色的连接。,长号:

4、也叫伸缩管、拉管,常演奏号角般的旋律。,定音鼓:是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弱奏时具有神秘的效果,强奏时咆哮如雷。,大鼓:重敲富有激情,轻敲具有阴郁、寂寞的色彩。,钹:音色清越而明亮,锣:音色富于戏剧性。,最基本的演奏方法,木管乐器:吹奏(连音吹奏、断音吹奏、单吐、双吐等。) 铜管乐器:吹奏(通过控制嘴唇间的空隙、呼气量及震动的力度来改变其发出的音调、音量及音色) 弓弦乐器:运弓、揉弦、滑奏等。 打击乐器:敲击(一般用两根鼓槌交替击奏,或同时敲击两鼓来演奏,基本奏法有单奏和滚奏两种;铃鼓则采用敲击、捶、大拇指擦等方式演奏。),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是由英国作曲家

5、本杰明布里顿于1946年为英国音乐教育影片管弦乐队的乐器而写的管弦乐曲,又名普赛尔主题变奏与赋格。乐曲的意图在于向青少年介绍管弦乐队的乐器及其组合,乐曲的主题选自英国作曲家亨利普塞尔为戏剧摩尔人的复仇所作的配乐中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并以此主题做了一系列变奏,向年轻听众一件一件地介绍了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乐曲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普塞尔主题;第二部分是你普塞尔主题的变奏曲;第三部分为赋格曲。而本单元主要欣赏第一、二部分。,第一部分:普塞尔主题部分,是乐曲的呈示部,由全体乐队合奏展示出普塞尔的音乐主题。这个主题庄重宏伟,具有十分雄壮的气势。 这个主题奏完后,一次按照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弓弦

6、乐器组、打击乐器组进行演奏,最后以整个管弦乐队全部乐器全奏作小结。这样的演奏,重复变化了五次。,第二部分:普塞尔主题变奏部分和展开部,由十三个变奏组成。每个变奏犹如一支小曲,由一种乐器演奏主旋律。音乐性格各有特点,都能生动地表现各自的音乐。,十三个变奏,变奏一:由长笛、短笛演奏,急板。两边长笛交替奏出带倚音的装饰音型,好像曙光初照时小鸟的啼鸣。接着,短笛也模仿小鸟尖声尖气地鸣叫起来。 变奏二:双簧管齐奏。此段变奏为音色柔润、旋律优美、速度徐缓、和谐流畅的二重奏,丰富的表情使这一变奏显得恬静而淡雅。 变奏三:单簧管演奏。此段乐曲音色纯正优美,柔和圆润,在弦乐和大号富有舞曲动感的节奏伴奏下,如一段

7、双人舞曲,轻盈明快的旋律让人想到灵巧多变的舞步。 变奏四:由低沉、浑厚的大管演奏。这段音乐带有诙谐色彩。有着进行曲似旋律,快板的速度。 变奏五:小提琴演奏。节奏上具有华丽的波兰舞曲的特点,在铜管乐器组和大鼓伴奏下的这一变奏具有典雅华贵的风韵。,十三个变奏,变奏六:中提琴演奏。旋律温柔甜美,带着稍慢的速度仿佛一位女中音在吟唱悠扬的歌谣。 变奏七:大提琴演奏。缓慢的圆舞曲节拍和大量的切分节奏,使连绵起伏的旋律悦耳动听,亲切感人。 变奏八:低音提琴演奏。这段音乐具有诙谐曲的体裁特征。速度从开始的徐缓到后面逐渐加快至中段,低音提琴在高把位上奏出舒展动人的曲调。 变奏九:竖琴以其擅长的琶音、和弦及滑奏等

8、技巧,奏出各种华彩性的乐句。 变奏十:圆号演奏。在这段音乐中,旋律由四支圆号奏出,表现出绚丽飘逸的乐句。 变奏十一:小号演奏。进行曲风格,速度较快,在小军固定节奏型的衬托下,音乐激昂雄壮,仿佛一队骑兵奔驰而过。 变奏十二:这段由长号及低音号分别独奏和合奏。音调具有号角性,显得格外庄重、明亮、坚定。 变奏十三:由打击乐器演奏,依次由定音鼓、大鼓与钹、铃鼓、三角铁、小军鼓、木鱼、木琴、响板、铜锣来演奏。最后所有的乐器合奏,热闹而有趣的气氛让人仿佛置身于具有情调的舞蹈场面。,活动与练习,聆听第一部分音乐,按顺序在()内填入乐器组序号。 铜管乐器组 弓弦乐器组 打击乐器组 木管乐器组 全奏-()-()

9、-()-()-全奏 乐曲中的变奏十三是由打击乐器奏出的,你能听出这个变奏使用了哪些打击乐器吗? 定音鼓() 大鼓() 小鼓() 钹() 锣() 铃鼓() 三角铁() 木鱼() 木琴() 响板(),野蜂飞舞,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 内容:原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所作歌剧沙皇萨尔丹的故事第二幕第一场中的插曲。 这首弦乐小曲具有诙谐的风格,早已脱离原歌剧,成为音乐会中经常演奏的通俗名曲,并被改变成多种器乐演奏形式。 此曲用小提琴或长笛独奏时,更能生动地表达出大黄蜂振翅疾飞的情景,这里选用的是小号独奏的版本。,野蜂飞舞,故事:四幕歌剧沙皇萨尔丹的故事完成于1900年,是根据俄国文豪普希金的小说

10、改编而成的。 歌剧叙述萨尔丹王喜获独子后,因受奸人的恶意中伤,将爱儿和皇后装在罐里流放汪洋中。后来母子安然漂流到一个孤岛上,王子终于平安长大。某日,王子救了一只被大黄蜂蜇伤的天鹅,不料天鹅却变成一位美丽可爱的公主。这时明白王后无辜的父王,也带了侍从,乘船来到这座孤岛,找到就别无恙的王子。全剧最后在欢乐的大团圆中结束。,幽默曲,作曲家:德沃夏克(捷克) 德沃夏克于1894年创作。当时他正在祖国-捷克的苇梭卡地区度假,期间一连写了八首“幽默曲”,皆为钢琴独奏小品。 幽默曲又名滑稽曲,是流行于19世纪的一种表现幽默风趣或恬淡朴素、明朗愉快的精致的器乐曲。 本课选用的幽默曲是德沃夏克创作的八首幽默曲中的第七首。原曲以钢琴独奏曲形式为人们所爱,后经小提琴天才克莱斯勒改变为小提琴独奏曲中更为人们熟悉。,课后练习,聆听下面的音乐片段,写出演奏乐器名称。,新疆之春 大象 那不勒斯舞曲 场景 g大调小步舞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