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37670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春一中高二年期中考历史科试卷第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对此,尚书记载:“天命糜常”、“惟德是辅”。这说明A. 孔子继承了夏商周的主流文化思想 B. 尚书是研究此历史的唯一证据C. 西周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具有优越性 D. 周人认为天命、道德是治乱的关键【答案】D【解析】“天命糜常”、“惟德是辅”说明西周时期还是相信天命,道德治理属于辅助,D正确;孔子主张“仁”和“礼”,不是对于夏商周主流思想的继承,A错误;B中唯一证据说法错误,尚书属于二手

2、史料并不是唯一证据;材料论述的是治理国家思想,不是制度,C错误。2.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忽视等级差别)等。”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 儒家、道家 B. 儒家、墨家 C. 法家、墨家 D. 墨家、道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材料体现了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区别。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所以答案选B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墨家3.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

3、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上述现象()A. 是“独尊儒术”实施的结果 B. 表明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C. 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 D. 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丞相大多是儒生,这是西汉武帝实行的“独尊儒术”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丞相的身份,而不是反映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排除B。丞相素质得到提升表述过于片面,与材料主旨强调汉代丞相大多是儒生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而是强调汉代丞相大多是儒生,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

4、家”,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4. 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这说明王守仁A. 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 B. 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C. 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 D. 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答案】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王阳明思想主张出发,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得出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行为的结论。5. 儒家提倡土葬、厚葬,认为人死应入土为安。但宋代却出现

5、“贫下之家,送终之具,唯务从简,是以从来率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势难遽革。”由此可知A. 经济发展推动丧葬习俗变化 B. 宋代儒家伦理体系受到冲击C. 传统习俗受到现实因素制约 D. 土葬习俗在宋代以后被放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富人可以土葬、厚葬,而穷人只能火葬、薄葬,这是受经济现实制约的,即材料意在强调传统习俗受到经济现实制约,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和材料主旨恰恰相反,不符合题意,排除;宋代是宋代儒家伦理体系强化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土葬习俗在宋代以后仍然存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6.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

6、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 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B. 发挥市场的作用以促进商品流通C. 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D. 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当谷物贵的时候,即使皇帝禁止高价,由于商人惜售,价格依然高,反之亦然,不如让市场来自动调节粮价,说明王夫之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以保持物价的稳定,故B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工商并举的内容,A错误。材料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不应过多干涉物价,C错误。材料未提到征收工商税,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

7、之的经济思想。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大意,即政府干涉不能起到稳定物价的目的,即可选出正确答案。7. “中土医书,方论浩繁。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缠绕不休;每用一药,必为色香形味,分配脏腑。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这说明中医A. 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B. 诊断和治疗带有迷信色彩C. 不受重视,医生地位低下 D. 发展受到阻扰,作用较少【答案】B【解析】“阴阳五行”“神巫”说明古代中医治疗从阴阳五行诊断,借助神学巫术进行治疗,体现出诊断和治疗的迷信色彩,B正确;材料中中医治疗时借助迷信,不是科学,A错误;材料说明是治疗方法,不能说明医生地位低下,C错误;中医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是很明显

8、,D错误。8. 表1项目甲骨文金文时间盘庚迁殷至纣辛亡国殷商晚年至战国之末识别字数一千多一两千用途占卜颂扬功烈庆赏,多有子孙永垂后世之意内容农业、畜牧、货币、交通、家族宗法、战争、国家起源、阶级关系、土地制度等祀典、赐命、征伐、契约、铭刻,结尾常见“其子子孙孙永宝用”等语篇幅每篇一、二字到一百多字数十字到几百字表1为有关甲骨文与金文的比较。据此可知A. 甲骨文是记述商王朝兴亡的史书 B. 金文的造字方法来源于甲骨文C. 商朝的史料只有金文和甲骨文 D. 金文作为载体是有历史意识的【答案】D【解析】甲骨文只有一千多识别字数,并不是是记述商王朝兴亡的史书,故A错误;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金文的造字方法

9、来源于甲骨文,故B错误;“商朝的史料只有金文和甲骨文”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金文主要颂扬功烈庆赏,多有子孙永垂后世之意,作为载体是有历史意识的,故D正确。故选D。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下列作品中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含义是一种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是将事物与自身相融合。A选项步辇图只是绘画出当时的场景,没有体现出物我合一的境界;B选项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C选项体现出这一特点,故本题选择C选项;D选项五子夺莲体现出的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如意的特点,故排除。10. 明代许

10、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A. 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 B. 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C. 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 D.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材料涉及的是明清时期的早期民主思想,没有体现出理学和商品经济,故A、D错误。封神演义是士大夫所写,因此体现出的是士大夫阶层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态度,而不是市民阶层的观点,故C错误。根据材料“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和材料中体现的反抗精神,可以看出士人对平等自

11、由的渴望,故B正确。11. 公元前 5 世纪前, 雅典人将雕刻匠、造船工、战车驭手等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泛称为“智者”。后来,“智者”专指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训练并以此获取报酬的教师。这一变化是雅典A. 教育完善的反映 B. 经济发展的结果C. 政治体制的产物 D. 文化繁荣的原因【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对公民的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出现了材料所述的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训练并以此获取报酬的教师,即智者,旨在训练和提高公民的参政素质等,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A“完善”说法不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的出现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需求

12、,B不正确;智者旨在培养的是公民的参政素质,不能作为希腊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D不正确。12.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 B. 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C. 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 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由把教皇当成精神象征到把教皇看作外国人,主要是因为经济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形成,他们迫切要求摆脱教皇的控制和束缚,A项

13、正确。题干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并没有体现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的信息,排除B。该时期,近代科学正在产生发展,尚未破除对神学的迷信,排除C。德国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13. 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 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 B. 灵魂自救途径的转变C. 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 D. 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答案】B.点睛: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只要信仰上帝就可得救的概念,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理论。灵魂得救不再需要教会或者教皇,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所以B项正确。14.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

14、刻剖析了君主专制的种种弊端,认为“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制。他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这表明伏尔泰A. 提倡天赋人权 B. 批判教会神权 C. 反对君主制度 D. 倍加推崇理性【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说明伏尔泰非常推崇理性,故D项正确;天赋人权指的是人生来就具有生命、自由等权利,材料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伏尔泰批判就教会神权,故B项错误;伏尔泰反对的是君主专制,不是君主制度,故C项错误。15. 图8中代表四

15、个国家,下列对其在近现代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描述正确的是A. 作家的人间喜剧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B. 科学家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促进了法国启蒙思想产生C. 思想家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D. 画家的最后的晚餐用写实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善恶【答案】B【解析】A选项错误,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作品,巴尔扎克是法国人,而材料中显示出的是意大利;B选项正确,符合史实;C选项错误,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的著作,他是德国人,而材料中显示的是俄国;D选项错误,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作品,他是意大利人,而材料中显示的是法国。16. 近现代某一文学流派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个人普遍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揭示了物质文明的残酷和冷漠无情,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带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下列属于该流派的作品是A. 悲惨世界 B. 战争与和平 C. 母亲 D. 等待戈多【答案】D【解析】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