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6.1人认识从何而来共23张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61134172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6.1人认识从何而来共23张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活与哲学6.1人认识从何而来共23张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活与哲学6.1人认识从何而来共23张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活与哲学6.1人认识从何而来共23张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活与哲学6.1人认识从何而来共23张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6.1人认识从何而来共23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6.1人认识从何而来共23张(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一般到个别,【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哲学,马克思 主义哲学,辩证唯 物主义,历史唯 物主义,唯物论 第四五课,辩证法 第三单元,认识论 第六课,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整体与部分,(第一单元),第四单元,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基本特征 3、实践的基本形式 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学习目标,、实践的含义,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注意3点:,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直接现实性活动,将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

2、动。,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3、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5、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最基本的),2、实践的 基本形式,3、实践的特征,(1)客观物质性,(2)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原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手段三大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3、实践的特征,实践具 有 能动性,表现,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改造社会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

3、系,3、实践的特征,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动物适应环境求生存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3、实践的特征,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刀耕火种时代,青铜、铁制工具时代,农业机械化时代,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嫦娥二号,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巩固练习,1、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具有能动

4、性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误在否认了 ( )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A,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目的,=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依赖于实践,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华佗和麻沸散 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受伤有病的人很多。没有麻醉药,手术时病伤员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名医华佗因一次饮酒过量发现:酒有麻醉作用。他就叫病人手术前先喝酒减轻痛苦。可有的大手术,光用酒来麻醉不能解决问题。 后来华佗听说

5、吃了洋金花会人事不省。他亲自冒死尝试,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华佗对麻醉药的认识是怎么来的?,镜头一:走进医学,探究一: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吗?,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要把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区别开来。,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

6、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镜头二:走进科学,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为什么?,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 相符合,认识就正确; 不符合,认识就错误。,(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巩固练习,4(15江苏卷26)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 B C D 52

7、016年2月,美国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探测到了引力波。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一扇大门。从认识论角度,这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C联系具有客观性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B,思考: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目的何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镜头四:走进社会,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研活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公式:实践认识实践 (行 知 行),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活动。,巩固练习,3

8、(15江苏卷27)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B C D,D,探究二: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党一直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 经济高速发

9、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正视,更是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这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和方法论要求,实践,认识,决定、基础,反作用(双重作用),(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要求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要求我们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