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防疫措施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128853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49.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传染病防疫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动物传染病防疫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动物传染病防疫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动物传染病防疫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动物传染病防疫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传染病防疫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传染病防疫措施(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动物传染病的防疫措施,第一节 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 1、建立、健全各级兽医防疫机构 2、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兽医法规 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二、防疫工作的基本内容,查明和消灭传染源,截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提高动物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对各个不同的流行环节,分清轻重缓急,找出重点措施,以达到在较短期间内,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猪瘟 牛恶性卡他热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综合性防制措施:“养”、“防”、“检”、“治” 养: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非特异性抵抗力(料、温度、全进全出) 防:预防接种、预防用药 防止环境污染,成为病原

2、体的传播媒介 检:检疫,动物检疫,动物产品检疫 治:治疗, 特异性的生物制剂 抗菌素,疫病的预防(prevention):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群之外。 疫病的防制(control):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源,以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将疾病限制在局部范围内。 疫病的消灭(eradication):一定种类病原体的消灭。,第二节 平时的预防措施,重视场址选择,合理建筑、设计及布局,注重生物安全 养殖场要建筑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距公路、河流、村镇、居民区、工厂、学校等500米以外的上风向。特别是距离动物屠宰、

3、肉类和动物产品加工厂要更远一点。 生产区与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原种场、种畜场、商品场、种禽场、孵化场、育雏舍、育成舍等必须分开,相距500米以上。各场之间应有隔离设施。 兽医室、病理剖检室、病死动物焚尸炉和粪便处理场都应设在距养殖场200米外的下风头。 粪便要在场外进行发酵处理。,要建饲料塔或饲料库,用专用车将饲料直接送饲料塔或料库。装料麻袋最好本场专用,以免外场带入病原。 养鸡场的蛋盘和蛋箱消毒池建在生产区围墙同一水平线上;回场蛋盘车停在场外,蛋盘放入消毒池浸泡消毒4-6小时,然后取出洗净备用;蛋箱可熏蒸消毒。 养殖场大门、生产区入口要建与门同宽,长于汽车轮一周半的消毒池。各车间门口建与门同

4、宽、长1.5米的消毒池。生产区门口还要建更衣消毒室和淋浴室。 场周围应建围墙和防疫沟,以防闲人和动物进入 养殖场应建深水井和水塔,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入圈舍内。,鸡场的入口:与门同宽的消毒池,鸡舍的排列,排气窗,污水沟,入户门,鸡舍,鸡舍内景,暖气管道,饮水器,料桶,可上下移动的卷帘,鸡舍内景,暖气片,鸡舍内景,木屑垫料,鸡舍内景:不断添加垫料保持垫料干燥,鸡舍内景:驱赶鸡群以防堆积,鸡舍内景:鸡群随着生长从里向外逐渐扩展,里面已养鸡,鸡舍内景:墙内排风扇,鸡舍外景,为水泵房,可分别为每幢鸡舍给水,水泵房中的容器,可加药后分别为每幢鸡舍给水,暖气设备:主体,暖气设备:主体,暖气设备:管道,暖气设备

5、:加水处,暖气设备:鼓风机,烧煤加热,搅拌机,风机:夏天通风散热不足可于场舍中添加风机,养猫防鼠,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自繁自养”是防止从异地带进疫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的动物场很少发生或不发生传染病。 如果进行品种调配或必须从异地引进种畜时,必须从非疫区的健康场选购。,加强检疫 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动物及产品进行疫病的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产地检疫: 集市检疫 收购检疫 运输检疫 铁路检疫 交通要道口检疫 国境检疫 进出口检疫 旅客携带动物检疫 国际邮包检疫 过境检疫,要对当地传染病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状况有明确的了解,针对当地发生的疫病种类,确

6、定应该接种哪些疫(菌)苗 要做好疫病的检疫和监测工作,进行有计划的免疫接种,减少免疫接种的盲目性和浪费疫(菌)苗,坚持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是防制动物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要按照不同传染病的特点、疫苗性质、动物种类及状况、环境等具体情况,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采用可靠的免疫方法,使用有效的疫苗,做到适时免疫,保证高的免疫密度,使动物保持高的免疫水平 要避免发生免疫失败,一旦发生,应及时找出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克服。,疫苗的种类和优缺点 灭活疫苗:组织、病原体培养物 油佐剂或氢氧化铝胶 活疫苗: 强毒苗GP、ILT 弱毒苗ND、IBD、IB 异源苗MD 类毒素:破伤风 单克隆

7、抗体独特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合成肽苗或亚单位苗 重组活载体疫苗 基因缺失苗 基因疫苗,预防接种需考虑的问题 1、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进行动物的健康检查 矫正器械,严格消毒 动物保定要可靠 按规定使用保管疫苗 按规定方式接种(皮下、肌肉注射、皮肤刺种、点眼、滴鼻、喷雾、饮水),操作规范 动物防疫接种后,加强对防疫接种后的反应检查工作:正常反应、严重反应、合并症 2、平时定期预防 3、发病时紧急预防 4、几种疫苗的联合使用 5、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合理地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药物预防 群体药物预防是防制疫病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一、药物预防的弊端和误区 1、药物预防的

8、弊端: (1)与疫苗相比,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短暂。 (2)长期使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预防,容易产生耐药菌株。 (3)造成药物中毒和药物在动物性产品中的残留。 (4)增加饲养成本高。 2、误区: (1)添加药物种类过多 (2)用药时间过长 (3)用药剂量过大 (4)过早使用二线药物 (5)药物拌料或饮水不均匀,达不到预期效 (6)过分依赖药物预防,二、原则和方法: 1、选择合适药物 2、严格掌握药物种类、剂量和用法 3、定期、间断、灵活用药 4、穿梭用药,定期更换 5、给药应混合均匀 三、药物残留和禁用药物问题 禁止使用药物:氯霉素、呋喃唑酮和甲硝唑 限定使用药物:四环素、泰乐菌素、杆菌肽、

9、磺胺类、喹乙醇等,做好养殖场环境、圈舍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 动物的传染病可能有一种或两种以上传播途径,清洁卫生、消毒、杀虫、灭鼠等方法是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方法。 消化道、呼吸道、虫媒 清圈消毒是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防制疫病发生的主要措施,圈舍地面、墙、栏杆上的粪尿要及时清除,饲槽及用具要勤加清洗。根据当地疫情和具体条件,定期对圈舍、食槽及饲养管理用具进行消毒。做好粪、尿及污水的处理,防止环境污染。,消毒的类型 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 临时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病畜体内排出的病原体而

10、采取的消毒措施。 终末消毒: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消毒。,消毒的方法 机械性清除:清扫、洗刷、通风 物理消毒法:阳光、紫外线和干燥 高温、煮沸、蒸汽 化学消毒法: 凝固蛋白质:酚(石炭酸、来苏儿) 溶解蛋白质:氢氧化钠、石灰 氧化蛋白类:漂白粉、过氧乙酸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洗必泰 醛类消毒剂 生物热消毒:用于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过氧乙酸(过醋酸):0.3%0.5%溶液可用于畜舍、食槽、墙壁、通道和车辆喷雾消毒,0.1%可用于带猪消毒 次氯酸钠:常用0.3%浓度作畜舍和各种器具表面消毒,也可用于带猪或鸡消毒,

11、常用浓度0.05%0.2%。 百毒杀:常用量为0.1%,带猪或鸡消毒常用量为0.03%,饮水消毒可用0.01%剂量。 漂白粉:520混悬液喷洒可用于畜舍、饲槽、车辆的消毒。 用于饮水消毒,每1升水中加入0.31.5克漂白粉。 福尔马林,2-4%水溶液用于喷洒,高锰酸钾用于熏蒸(自动发生器、防止结冰)。 NaOH, 1-2%热水溶液,消毒液应按规定浓度配制。 必须现用现配制,混合均匀。 消毒时不要对准动物身体消毒。 不能混用不同性质的消毒剂。 不能长久使用同一性质的消毒剂,坚持定期轮换不同性质的消毒剂。,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动物的抵抗力 动物能否发病及发病程度,与其非特异性抵抗能力有密切关系。 加

12、强动物的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重视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不喂腐烂、发霉和变质饲料,圈舍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干燥,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工作,食槽和管理用具保持清洁等等,都是预防疫病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保证动物生长发育和体格健壮、抗病力强的基本条件。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是集约化饲养的先进方法之一。,严格执行经常性的防疫卫生规章制度 要制订具体的兽医防疫卫生制度,明文张贴,作为全体人员的行动准则,遵照执行。 本场职工进入生产区,要在消毒室洗澡消毒后,更换消毒衣裤和靴帽,经消毒池消毒后方可进入。 种畜场谢绝参观。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维修人员也需消毒后才能进入。 场门口或生产区入口处的消

13、毒池内消毒液须及时更换,并保持一定深度和浓度。冬季可加盐防止结冰。车辆进场时需经消毒池,并对车身和车底盘进行喷雾消毒。,保持畜舍的清洁卫生,饲槽、饮水器定期洗刷。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 畜舍保持空气新鲜,光照、通风、温度、湿度应符合饲养管理卫生要求。 放入动物前、出售或转群时,圈舍及用具要彻底进行清扫、冲洗及消毒,并空关一定时间。 定期进行场区环境消毒及舍内定期消毒(猪、禽可带畜消毒)。 养禽场要严格执行种蛋及孵化室的兽医卫生防疫要求。 清理场内卫生死角,消灭蚊蝇,消除蚊蝇滋生地。 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自觉遵守防疫制度,严禁窜舍。各圈舍用具和设备必须固定使用。,生物安全(biose

14、curity, bio-safety),养殖生产中疫病防控体系: 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消除各种理化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对人和动物的危害。 实验室: 在实验室进行各种工作时,防止病原体对人、动物及环境造成危害而进行的物理防护。 基因工程: 对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所采取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一)、查明和消灭传染来源 1、报告疫情和确实诊断 ,第三节 扑灭措施,发生传染病时,兽医应将疫情(包括可疑疫情)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畜别、发病时间、地点、发病及死亡头数、临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初步诊断及其防治情况等。必要时通知邻近乡、村及有关饲养场,以便采取

15、预防措施。控制传染病的蔓延,消灭传染源是关键。,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某些传染病在发病年龄、季节及地区方面有高度选择性,考虑诊断时必须取得有关流行病学资料作为参考。 预防接种史和过去病史有助于了解患畜免疫状况,当地或同一集体中传染病发生情况也有助于诊断。,临诊诊断,病理学诊断,微生物学诊断,病料采集、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接种,免疫学诊断,血清学试验、变态反应,HCV,分子生物学诊断,PCR技术、核酸探针技术、DNA芯片技术。,2、分群隔离 患病动物:发生动物传染病的农场或自然村的全部动物要进行检疫。对检出的病动物要隔离、治疗 可疑感染动物:与病动物

16、有过密切接触(同群、同牧、同吃、同槽、同水),但无症状,应分开隔离,加强观察,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假定健康动物:同在疫区,未与病动物密切接触。可根据情况用免疫血清或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3、封锁 发生传播迅速,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如炭疽、口蹄疫等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划定疫区,进行封锁。根据我国划区封锁的经验,应按“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早”就是及早封锁,“快”是封锁要果断迅速,“严”是封锁要严密,“小”是把封锁区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要严格按照我国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封锁。,取得群众谅解,做到家喻户晓 封锁区周围疫立明显标志,设立岗哨 封锁区内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妥善处理病畜粪便、尸体、动物产品,灭虫、消毒 疫区停止集市、动物的集散活动,停止配种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里的易感动物进行紧急接种,安全区也可接种,形成免疫带。,在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或死亡后,再经一定时间该病的潜伏期,不再出现新的病例,报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