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26696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钟山记教学设计一教学要点掌握函胡/莫/识等通假字;掌握鼓是绝而焉等常用实词和虚词;掌握鼓舟目耳等在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掌握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介宾短语后置句;掌握苏轼和本课的有关文学常识;了解和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将议论记叙描写抒情恰当结合及将情景理浑然融合的写法;了解和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和主张学习以事明理的写法二、教时安排:二教时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俗话也说:“眼见为实”,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韦斯克博士却用事实证明了“眼见”也出错。他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给参加减肥夏令营的青少年,每人发了一个杯子,用来倒橙汁喝。所发的杯子容量相等,却有高有矮,高的高度是矮的两倍

2、。结果发现,青少年用矮杯子的人多出用高杯子的,可见对一件事情的认识是必须不仅要眼见还要亲自考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天苏轼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板书课题)二、简介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三苏”:苏洵(父)苏轼 苏辙(子名与车有关)“唐宋八大家”:韩愈、王安石、柳宗元 欧阳修、“三苏”、曾巩。他是中国文人用儒佛道三家构筑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在政治改革中既不同意新派的么某些做法,也不同意老派的观点,结果“如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贬再贬。创豪放一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三、先请一

3、位同学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扫除生字词障碍以及停顿。蠡(l) 枹(f) 铿(kng) 磔磔(zhzh) 噌吰(chng hng) 罅(xi) 窾坎(kun kn) 莫(m) 镗鞳(tng t) 识(zh) 无射(w y)指出哪些通假读的字(莫、识),哪个字是古音异读(射)。正音后学生齐读全文。四、.分析理解第一段(一)补充注释1.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焉:语气助词,不翻译2.微风鼓浪 鼓:振动3.水石相搏 搏:拍击4.南声函胡 函胡:重浊而模糊5.北音清越 越:高扬6.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腾:传播;歇:消失(二)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1.微风鼓浪,水石相搏2.虽大风浪不能鸣也3.枹止响腾,余韵

4、徐歇4.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三)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2.今以钟磬置水中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4.扣而聆之5.自以为得之矣(四)朗读第一段,边读边翻译。五、分析理解第二段(一)补充注释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到,往2.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赴:赴任,就职3.余固笑而不信也 固:姑且4.森然欲搏人 森然:阴森森的样子5.微波入焉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洞和缝里面6.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涵淡:水波动荡7.因笑谓迈曰 因:于是(二)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和现代汉语用法是否相同?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2.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3.涵淡澎湃而为此也4.与向之噌吰者相

5、应(三)辨析写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而大声发于水上2.空中而多窍3.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4.古之人不余欺也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四)朗读第二段,并通译全段六、分析理解第三段(一)补充注释1.而臆断其有无 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2.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大概3.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终:总4.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考:敲5.自以为得其实 实:事情能够的真相6.盖叹郦元之简 盖:表原因、目的(三)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事不目见耳闻2.而言之不详3.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4.自以为得其实(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2.余固笑而不信也3

6、.至莫夜月明4.汝识之乎?5.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6.及雠仇已灭,天下已定7.长乐王回深父8.暴秦之欲无厌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听写生字词请生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宏亮,吐字清楚,断句正确二、分析课文结构请生齐读课文,根据以上分析,理清文章结构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质疑提出对两位古代名人观点的疑问;第二部分():察疑通过实地观察,得出结论第三部分():释疑三、分析赏读1.水经是谁的作品?是一部什么书?答:水经也叫水经注,是郦道元的作品,他是记载我国山川地理概貌的游记。2.郦道元认为石钟山是怎样命名的?答:以浪打岸石,声如洪钟命名。3.李渤认为石中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答:以山石敲击所发出的声音

7、像钟声而命名。4.作者认为李渤的观点不对,基本理由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反驳?答:石头大都能敲击发出如钟一般的声音;这是驳论据。5、郦道元、李渤、苏轼关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陈说有何不同?答:郦道元认为是水石相击产生的声音像钟而得名;李渤认为是山石敲击发出的声音像钟而得名;苏轼认为是风水进出洞穴发出的声音像钟得名6、本段在评说中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议论?答:类比和对比的方法。7、“此世所以不传也”和“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此”和“陋者”具体指什么?答:“此”指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陋者”指李渤一类人。8、.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答:做事不可主观臆断,要实地考察。五. 将本文跟(游褒禅山记)作比较。说明:先检查练习第二题的完成情况,然后做具体分析,不是简单地列出异同之点,而是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用列表的形式来进行比较。下面是供参考的表的模式:课文项目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内容记游。从游未尽兴生发感受,谈人生哲理和治学态度。形式是记游,实际是记考察所得。用事实破千古疑案,提倡实地考察,反对主观臆断。结构先记游,后议论。议论记游议论。写法叙与议紧密结合,议论统率叙事,议论重在“立”。叙与议紧密结合,议论统率叙事;议论有“破”有“立”。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