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理的环境基础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1114611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心理的环境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3-心理的环境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3-心理的环境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3-心理的环境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3-心理的环境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心理的环境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心理的环境基础(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心理的环境基础,环境的内容,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社会影响,舆论、风俗和时尚,1 环境的内容,社会环境 经济 政治 教育 伦理 文化,自然环境 大气 水 动植物 土壤 岩石矿物 太阳辐射,心理机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自然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 社会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心理学家关于环境的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 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 行为环境论(地理环境;行为环境) 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1936) 生活空间论(心理环境),把个体的心理因素注入到客观环境的作用过程中,强调环境的作用取决于人的心理因素,强调人对环境影响的行为反应的主动性。,布朗芬布

2、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社会环境中的生活事件的直接影响,而且也受发生在更大范围的社区、国家、世界中的事件的间接影响。,环境的内容,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社会影响,舆论、风俗和时尚,2 自然环境,2.1 空气质量与心理,空气污染,气温,2.2 噪声与心理,2.3 社会密度 产生拥挤 感觉超载 自由选择受限 拥挤归因误差,都市拥挤综合征:头痛、记忆失调、视觉和听觉削弱、身体易疲劳等症状。,2.4 自然灾害的影响,灾难综合征 呆若木鸡,漫无目的被动焦虑和忧郁,环境的内容,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社会影响,舆论、风俗和时尚,3 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文化传统,拷贝世界,3.

3、1 文化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规范 文化的复杂度 主动性被动性 荣誉感 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纵向关系横向关系,米德:新几内亚的三种文化和群体人格,居住在山丘地带的阿拉比修族人,崇尚男女平等,成员互相友爱、团结协作。 居住在河川地带的孟都古姆族,以狩猎为主,攻击性强、冷酷无情、嫉妒心强、妄自尊大、争强好胜。 居住在湖泊地带的张布里族,女性是社会的主体,使女人表现出刚毅、支配、自主与快活的性格,而男人则有明显的自卑感。,3.1 文化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共同性 道德伦理、友谊、人际交往等方面 人类文化是人类心理产生的决定性条件,3.2 拷贝世界,网络,网络对心理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过分

4、迷恋上网是否会带来心理生理危害?网上游戏、交友、恋爱等是否会带来心理问题?,环境的内容,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社会影响,舆论、风俗和时尚,从众 服从,社会促进 社会懈怠 去个性化,4 社会影响,4.1 从众与服从,4.1.1 从众 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倾向。,阿希的从众实验,实验结果:被试迎合团体的意见平均达32%,有74%的被试至少有1次从众。,从众的原因 对规范的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反应 对信息的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反应 任务难度会使从众现象增加 价值观念影响从众行为,4.1.2 服从 个体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而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米尔格拉姆的

5、服从实验,从15V到450V,有63%的男性被试坚持到了最后,女性和男性相似。,服从的原因 把责任归为权威 任务被常规化 相信权威宣称的主张和动机 步步为营,落入陷阱,4.2 团体影响,4.2.1 社会促进 指个体因他人在场而提高活动效果的现象。,他人在场能引发个体的唤醒状态。这种唤醒状态会提高简单任务(其优势反应是正确的)的作业成绩,但会降低复杂困难任务(其优势反应是错误的)作业成绩。,4.2.2 社会懈怠 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视为一个总体时所产生的个体努力水平的下降现象。,如何解决?,让每个人的贡献都可以被评估!,4.2.3 去个性化 指个体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融

6、入群体情境的现象。 人群中的个人被激发起来并处于匿名状态时易产生。,环境的内容,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社会影响,舆论、风俗和时尚,5 舆论、风俗和时尚,5.1 舆论 即“公论”或公众意见,是指人们在共同关心的有争议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舆论的形成 引起注意交换看法趋向一致 舆论的影响 行为指导 社会力量 社会压力,5.2 风俗 是社会上自然形成的、多数人长期遵行的一种行为方式。 主要特点:自发性和持久性。,5.3 时尚 时尚或流行是人们一时崇尚的样式。 主要特点:反传统性和一时性。,分析题,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老师也经常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教导学生,你认为这些做法合理吗?请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