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矛盾与消除2011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113976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中矛盾与消除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矛盾与消除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矛盾与消除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矛盾与消除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矛盾与消除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中矛盾与消除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中矛盾与消除201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矛盾与消除 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牛文明 2011.8.5,牛文明(1981),河南卫辉人,文学学士,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在课程教材教法当代教育科学中国德育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参编大学教材3部,基础教育教辅读物12本。承担了“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初中语文)”“陕西省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援助计划(初中语文)”“陕西省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语文学科)”以及2009、2010年陕西教育厅“阳光师训送培到县(初中语文)”的申报与实施工作。,浪之歌 纪伯伦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

2、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的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

3、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因为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我们方可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 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

4、定的声音。 诗人的故国地处地中海的东端,这也许是海洋的意象在他的散文诗里如此亲切的原由。那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独自往复拍打着岸边,歌唱复如叹息的大海的梦幻般的图景,一定是这首散文诗诗思的缘起,而这,是仅仅在地图上遥想大海,而未曾在海边久久流连的人所不能写出的。,一、工具与人文 故宫“锦旗门”引发的思考,故宫相关负责人表示,“撼”字没错,显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故宫方面的声明 由于我们工作的疏漏,在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别字,谨向公众致歉。 此次赠送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由于时间紧,从制作场地直接将锦旗带到赠送现场,未再交院里检查。下午

5、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现把“捍”写成“撼”的严重错误。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未请示院领导,仍然坚持错误,强词夺理,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事情发生后,院里即时进行认真调查,给予当事人严肃的批评教育,并采取了补救措施。故宫博物院现正组织全院各部门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堵塞漏洞,增强工作责任心,进行全面整改。,语文课历来注重文学性,注重修辞、文采。但这也容易给人印象,好像“文笔”好就是语文好,其实不见得。目前语文教学偏重文笔,是有功利化考虑的:把文字写漂亮点,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于是,动不动就用典、堆砌词藻、宣泄人生感慨的写法,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很多见。我把这种文风叫做“

6、文艺腔”。 “文艺腔”成为风气,跟高考作文命题与阅卷指向也有关,还是要改一改,适当淡化文采或文笔要求,更多强调文从字顺,以及分析、概括、表达能力。这是语文的基本要求。 温儒敏人民日报2011.6.8,现在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更多的是考虑语言的专门化,而不是重回过去机械训练的“技术化”道路;也不是否定语文的人文性,只是强调语言应用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

7、木的名称。”,二、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无序 语文教学的奇怪现象:学生多学,不见收获;学生少学,不见损失。凡是语文学得好的,都不承认语文老师教得好。 语文老师有难以名状的痛苦和尴尬:一方面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该教什么,不知道教了什么,不知道有没有教,不知道是不是学了。另一方面,似乎教什么都可以、都无所谓、都有道理。高中语文老师讲高考复习经验说,语文高考复习“取决于第一二题”,拼音和成语成为高考复习的着力点,也是莫大的悲哀。,(一)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出现 课程标准内容的缺失是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学段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 欣赏文

8、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二)语文教学内容含混的表现:教学内容的随意确定 如散步,(三)重视文本的核心教育价值 1、具有语文特点。即关于语文的知识,语文技能,或者说只有通过语文课才学到的知识。 2、具有明显的特征或代表性。这种特征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但是一旦被解读出来,往往能被公认为是该文本的主要特征。比如一提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人们就会联想到静谧之境、阴柔之美、恬淡之美,同时也能认同作者那种细腻的

9、感受、丰富的联想以及绚丽的描摹。确立这样的教学价值点容易被学生理解、模仿、运用,这样的课文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样板,其教学价值点也能成为人们讨论文章时所使用的公共符号。,3、具有统领性。从这一特点出发,便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涵,走进作家的世界,建构起对文章丰富意义的认识。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篇语言风格鲜明的文章,曾经被人教版、上海二期课改版等几种语文教材选入。安塞腰鼓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之一,具有我国西北地区文化和民风的显著特点,粗犷强劲,又有略带原始的荒蛮和野性,文章以一千余字的篇幅,把安塞腰鼓那种磅礴的气势和跃动的生命力生动地描摹出来了。文章写安塞腰鼓的特点,调用了一系列语言表达方式,如短句

10、、排比、比喻、反义词、叠词的运用等,这些手段极具民族语言的特色。文中引用的诗句,铺排手法的使用,营造的意象,上追诗经“国风”“汉赋”风骨,下近唐朝边塞诗意境,与中国传统诗歌文化有明显的脉承关系。抓住这一点来设计教学,以文章的词句理解文意,以文意认识安塞腰鼓的特点,以安塞腰鼓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阳刚的一面,教师能说得通,学生悟得透。这就是语文核心价值统领性的意义。,4、便于上升为“类概念”。即可以迁移、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不过,为某一篇课文确定的语文核心价值,并通过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把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来,这往往不难做到。但是,如果把几篇课文放在一起,把一本教材总和起来,

11、把几年里要学的课文统一在一起加以观照、考察,这些价值点就难免随意、零散,甚至遗漏、混乱了。比如朱自清的春和冰心的谈生命,我们可能都将生动的语言作为核心价值来教。,三、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的现状,倡导探究性学习。而课程预设与课程生成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传统教学偏重教学预设,忽视课程生成的倾向,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明显的改观。问题的结症在于:教学指向依然不是学生如何“学”,而是教师如何“教”。,【案例】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三次教学 1.师生交流“文学常识”,用了ppt,资料较多,用时8分钟。 2.教师抛出主问题:“这篇文章最感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学生说道

12、:爸爸爱女儿,对女儿严厉、关心。爸爸表面严厉,实则爱护等。接着教师就转入下一环节 3.那么,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圈画令你感动的事件、动作和细节。这一环节有十几位同学参与。 4.教师引导大家理解文章结尾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课后孙老师谈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意图:课文较长,文章很好,让人感动,情感美,结构美(插叙),语言美,所以教学设计重点在“父母情,两代人沟通”上。由于结构比较难,于是决定落在人物形象分析上(其实重点是语言细节的分析体悟)。 课后研讨指出:这节课学生情绪没有调动起来,对课文不熟。有些地方学生的感悟游离于实际体验,流于简单“贴标签”,教师也有有意“拎高”之嫌

13、。,第二次施教在教学内容上与第一次大同小异,只是在第三个环节,教师的提问是:你的这种感受(感动)是从哪里来的?爸爸的爱是通过什么传递出来的?体会一下“我”的情感。教师这样提问指向不明确。 第二次课堂感觉非常沉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效果较差,学生几乎没有主动回答问题,全是被动回答。 孙老师的课后反思说:“今天是我上课以来感觉最累的一堂,甚至课后很想马上到别的班级再上一节课。我总结主要原因如下:借班上课,不是自己班级,所以学情分析有很大的漏洞,我以为他们全部充分地预习了课文,事实上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预习。而我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的。当我发现有这么大的反差以后,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

14、学,基本上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所以当我抛出问题时,没有一个学生来呼应。整堂课全要我一个人来讲,这影响了我上课的情绪与发挥。”,第三次教学作了以下调整: 1.在教学目标上:由分析“父亲的形象”改为“体会(爸爸)人物形象与父亲对我的影响(我长大了),理解长大的真正内涵”。 2.第三个环节的问题改为活动:“请你从文中找出写父亲、女儿的语句或段落,并谈谈你的理解。” 3.注重朗读、感悟和体验,注重了情境的营造和渲染,比如适当地播放背景音乐。,请看孙老师第三次教学后的反思记录 针对比较失败的第二次课,专家与教研组成员给我提出了修改建议。 (1)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内容由原来的“父爱”主题,改为“父爱与英

15、子的成长”并重,而且两者是水乳相融、不可分割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调整了主问题的设计,由原来的对父亲的分析转移到父亲这个人物对英子成长的影响。 (2)课堂氛围的营造。这样美的文章,这样有着淡淡的伤感的文章,(第二次课)居然有学生笑起来了,说明学生真的没有读懂,没有沉浸于文本中。同事建议我在课堂上多一些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那种情感。于是我在课堂上安排了多次朗读,有学生自由读,有集体读,有个别读,有教师范读等。在读的过程中,还配了乐,效果不错。 (3)缩短导入时间。第一次6分钟左右,第二次加了音乐共8分钟左右。第三次我作了大胆删改,把对作者的介绍完全省去。 (4)板书设计。第一次只板

16、书了爸爸这个人物的特点;第二次,除了一个副的板书:林海音与城南旧事,没有正板书。第三次,在板书上,将父爱的事件和英子思想、行为的变化双栏呈现,这样一个框架比较好地总结概括了整堂课的内容。二者的关系稍加点拨,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就一目了然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裁判员,而应该是教练员。教师的责任不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某种评价,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有效指导。从功利目的来说,教师的责任不是评判谁沿着划定的跑道到达了终点,而是随时指点谁在跑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如何提高跑的速度。从目前的教育现状看,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教师的责任不是裁决是谁最先到达了终点,而是指导每个奔跑的学生尽快到达终点。,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