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5大题 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专题卷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08122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5大题 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专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5大题 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专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5大题 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专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5大题 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专题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5大题 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专题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5大题 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专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5大题 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专题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散文阅读专题卷(一)(建议用时:40分钟)一、(2016扬州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分) 【导学号:20332050】谈月亮茅盾曾经有过这么一回事,使得我第一次不信任这月亮。那时我不过六七岁,那时我对于月亮无爱亦无憎,有一次月夜,我同邻舍的老头子在街上玩。先是我们走,看月亮也跟着走;随后我们就各人说出他所见的月亮有多么大。“像饭碗口”,是我说的。然而邻家老头子却说“不对”,他看来是有洗脸盆那样子大

2、。“你比我矮,自然看去小了呢。”老头子笑嘻嘻地说。于是我立刻去搬一个凳子来,站上去,一比,跟老头子差不多高了,然而我头顶的月亮还只有“饭碗口”的大小。我要求老头子抱我起来,我骑在他的肩头,我比他高了,再看看月亮,还是原来那样的“饭碗口”。“你骗人哪!”我作势要揪老头儿的小辫子。“嗯嗯,那是你爬高了不中用的。年纪大一岁,月亮也大一些,你活到我的年纪,包你看去有洗脸盆那样大。”老头子还是笑嘻嘻。于是我相信我自己是完全失败了。在许多事情上都被家里人用一句“你还小哩!”剥夺了权利的我,于是就感到月亮也那么“欺小”,真是岂有此理。月亮在那时就跟我有了仇。曾经看见过这么一件事,那时也正是中秋快近,忽然有从

3、“狭的笼”【注】里逃出来的一对儿,到了我的寓处。大家都是卯角之交,我得尽东道之谊。而且我还得居间办理“善后”。我依着他们俩铁硬的口气,用我自己的名,写了信给双方的父母,我的世交前辈,表示了这件事恐怕已经不能够照“老辈”的意思挽回。信发出的下一天就是所谓“中秋”,早起还落雨,偏偏晚上是好月亮,一片云也没有。“我想昨天那封信太激烈了一点。”女的开口了,依旧望着那冷清清的月亮,眼角还噙着泪珠。“还是,我想,还是我回家去当面跟爸爸妈妈办交涉,慢慢儿解决,将来他跟我爸爸妈妈也有见面之余地。”我耳朵里轰的响了一声。我不知道什么东西使得这个昨天还是嘴巴铁硬的女人现在忽又变计。 月亮光照在她脸上,忽然她低了头

4、,手捂住了脸,就像闷在瓮里似的声音说:“我撇不下妈妈。今天是中秋,往常在家里妈给我”我不愿意再听下去。我全都明白了,是这月亮,水样的、猫一样的月光勾起了这位女人的想家的心,把她变得脆弱些。从那一次以后,我仿佛懂得一点关于月亮的“哲理”。我觉得我们向来有的一些关于月亮的文学好像几乎全是幽怨的,恬退隐逸的,或者缥缈游仙的。跟月亮特别有感情的,好像就是高山里的隐士,深闺里的怨妇,求仙的道士。他们借月亮发了牢骚,又从月亮得到了自欺的安慰,又从月亮想象出“广寒宫”的缥缈神秘。读几句书的人,平时不知不觉间熏染了这种月亮的“教育”,临到紧要关头,就会发生影响。把月亮的“哲理”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也许只有我们中

5、国罢!不但骚人、雅士、美女见了月亮,便会感发出许多的幽思离愁,扭捏缠绵到不成话;便是喑呜叱咤的马上英雄也被写成了在月亮的魔光下只有悲凉,只有感伤。这一种“完备”的月亮“教育”会使“狭的笼”里逃出来的人也触景生情地想到再回去,并且我很怀疑那个邻舍老头子所谓“年纪大一岁,月亮也大一些”的说头未必是他的信口开河,而也许有什么深厚的月亮的“哲理”根据罢!从那一次以后,我渐渐觉得月亮可怕。星夜使你恐怖,但也激发了你的勇气。只有月夜,说是没有光明么?明明有的。然而这冷凄凄的光既不能使五谷生长,甚至不能晒干衣裳;然而这光够使你看见五个指头却不够辨别稍远一点的地面的坎坷。你变作“短视”了。你的心上会遮起了一层

6、神秘的迷迷糊糊的苟安的雾。人在暴风雨中也许要战栗,但人的精神,不会松懈;人撑着破伞,或者破伞也没有,那就挺起胸膛,大踏步,咬紧了牙关,冲向那风雨的阵,人在这里,磨炼他的奋斗力量。然而清淡的月光像一杯安神的药,你在它的魔术下,脚步会自然而然放松了,你说不定会向青草地下一躺,眯着眼睛望天空,乱麻麻地不知想到哪里去了。自然界现象对于人的情绪有种种不同的感应,我以为月亮引起的感应多半是消极的。而把这一点畸形发挥得“透彻”的,恐怕就是我们中国的“月亮文学”。当然也有人并不借月亮发牢骚,并不从月亮得了自欺的安慰,并不从月亮想象出神秘缥缈的仙境,但这只限于未尝受过我们的月亮文学影响的“粗人”罢!我们需要“粗

7、人”眼中的月亮,我又每每这么想。1934年中秋后(原载申报月刊第8卷第10期,有删改)【注】“狭的笼”:原为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所作童话的篇名,这里借指封建家庭的樊笼。1文章开头写“与老头子争辩月亮大小”一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散文的开头先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具有象征意义,表明自己对以大压小的社会现实的不满,既是点题,又是设置悬念,以生动的故事吸引读者,为引出下文做了巧妙的铺垫。解答这类题型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开头这一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答案】以自己“争辩”的失败,表达对“大人”以年龄、资历来压制“小人”权利的不满;交代月

8、亮与“我”结仇由来已久,引出下文对月亮更大的不满;由感性故事切入,富于趣味,为下文理性议论做了铺垫。(每点2分)2联系文中画线句子的语境,简要概括“月亮”有哪些“可怕之处”。(4分)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作者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点评了普通人对月亮的盲目认识,实际上阐明了国人传统心理认知的问题。月亮就像是一针麻醉剂,使人安于现状,丧失斗志。解答这类题时,一定要结合画线句子的上下文进行分析,答案就在文中。最好自己加以概括,尽量不使用文中原句。【答案】使人苟安于现状(或“人们借月亮发牢骚,得安慰,变得短视”);使人丧失斗争的勇气(或“临到紧要关头,不能坚持到底”)。(每点

9、2分)3文章结尾说“我们需要粗人眼中的月亮”,何谓“粗人”?这句话有什么意蕴?(4分)_【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文中的“粗人”实际上是反语,带有自我调侃和反讽作用。“粗人”和旧有“月亮文学”观念影响之下的人形成鲜明对比,是进步的、积极的人。这句话深化了文章主旨,指明了今后奋斗的方向,短促有力,发人深省。【答案】“粗人”指不受旧有文化束缚,积极、果敢、勇于斗争的人。(2分)结尾表达了作者对旧有“月亮文学”的批判,指明了改造旧文化的方向,呼唤积极的时代文学和时代精神,孕育时代新人。(2分)4有人认为本文“谈月亮”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是“独辟蹊径”,也有人认为是“故作惊人

10、之语”,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6分)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分点作答。首先是对“独辟蹊径”这一观点的理解,那就是不落俗套,言人之所未言,一个是立意新颖,另一个是角度新颖。然后是对“故作惊人之语”的理解,全文立足现实,娓娓道来,逐步深入,并非故弄玄虚。深入研读文本,自然会有准确的判断。【答案】示例:本文一反咏月、赏月的旧有文艺腔调,反思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不落俗套;(2分)由“月亮”联系到“月亮文化”,从自然现象延伸到社会文化的批判,由小观大,确是“独辟蹊径”;(2分)本文不为文艺而文艺,着眼现实,“言之有物”,并非“故作惊人之语”。

11、(2分)(言之成理即可)二、(2016南通调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20分)生活叶圣陶乡镇上有一种“来扇馆”,就是茶馆,客人来了,才把炉子里的火扇旺,炖开了水冲茶,所以得了这个名称。每天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来扇馆”却名不副实了,急急忙忙扇炉子还嫌来不及应付,哪里有客来才扇那么清闲?原来这个时候,镇上称为某爷某爷的先生们睡得酣足了,醒了,从床上爬起来,一手扣着衣扣,一手托着水烟袋,就光降到“来扇馆”里。露筋的桌子上满缀着油腻和糕饼的细屑;狭条板凳有的断了腿,有的裂了缝。某爷某爷坐满了一屋子,一口沸烫的茶使他们神清气爽,几管浓辣的水烟使他们精神百倍。于是一切声音开始散布开来:有的讲昨天

12、的赌局,打出了一张什么牌,就赢了两底;有的讲自己的食谱,西瓜鸡汤下面,茶腿丁煮粥;有的讲些异闻奇事,说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午饭时候到了,他们慢慢地踱回家去。吃罢了饭依旧聚集在“来扇馆”里,直到晚上为止,一切和午前一样。岂止和午前一样,和昨天和前月和去年和去年的去年全都一样。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城市里有一种茶社,有五色玻璃的窗,有仿西式的红砖砌的墙柱,有红木的桌子,有藤制的几和椅子,有白铜的水烟袋,到这里来的先生们当然是非常大方,非常安闲,洪亮的语音表示上流人的声调,顾盼无禁的姿态表示绅士式的举止。他们的谈话和“来扇馆”里大不相同了。他们称他人不称“某老”就称“某翁”;报上的记载是他们谈话的资

13、料;看破世情的话常常可以在这里听到,他们说什么都没有意思都是假。他们或是三三两两同来,或是一个人独来;电灯亮了,坐客倦了,依旧三三两两同去,或是一个人独去。这都不足为奇,可怪的是明天来的还是这许多人,也还是重演昨天的老把戏!岂止是昨天的,也就是前月,去年,去年的去年的老把戏。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上海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谁能计算他们的数目。车马的喧闹,屋宇的高大,相形之下,显出人们的混沌和微小。我们看蚂蚁纷纷往来,总不能相信他们是有思想的。马路上的行人和蚂蚁有什么分别呢?挺立的巡捕,挤满电车的乘客,徐步看玻璃窗内货品的游客,鲜衣自炫的妇女,谁不是一个蚂蚁?我们看蚂蚁个个一样,马路上的过客又哪里有各自的个性?我们倘若审视一会儿,且将不辨谁是巡捕,谁是乘客,谁是游客,谁是妇女,只见无数同样的没有思想的动物散布在一条大道上罢了。游戏场里的游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