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7篇鱼我所欲也(河北近8年未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067227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7篇鱼我所欲也(河北近8年未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7篇鱼我所欲也(河北近8年未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7篇鱼我所欲也(河北近8年未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7篇鱼我所欲也(河北近8年未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7篇鱼我所欲也(河北近8年未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7篇鱼我所欲也(河北近8年未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7篇鱼我所欲也(河北近8年未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第17篇鱼我所欲也(河北近8年未考)孟子原文呈现段层精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2、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第一段:提出论点,以设喻引出本文主旨:舍生取义,然后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第层: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第层:从正反两面具体阐述分析为什么要“舍生取义”。第层: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第二段:运用举例

3、论证,以列举对比行人、乞丐和见利忘义之人,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论点。【全文中心】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着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也是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散文家。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现实意义】“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

4、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义。时代呼唤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地扎根,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文言词汇分类积累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辟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辩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乡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古今异义可以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能够豆一箪食,一豆羹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义:常用于“豆子”类名称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器具一词多义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

5、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为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词类活用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作名词,益处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虚词而呼尔而与之连词,表承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却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虚词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人皆有之代词,它,指善恶的本心得之则生代词,它,指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代词,他,指行道之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指万钟的俸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它,指接受俸禄的行为此之谓失其本心代词,它,指不辩礼义而受之的行为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得之则生就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连词,这里表假设,如果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为了,表目的;为:做,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_严重,重要_(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祸患,灾难_(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_假如,假使_(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_凭借,根据_是:_代词,指生存的办法_(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_因此,因此可见_(6)贤者能勿丧耳 丧:_丢掉_(7)蹴尔而与之 蹴:_用脚踢_ 与:_给_(8)乞人不屑也不屑:_因轻视而不肯接受_(9)失其本心 本心:_天性,天良_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故患有所不辟也 既克,

7、公问其故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D死亦我所恶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3下列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A呼尔而与之B蹴尔而与之C乡为身死而不受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2016丽水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一箪食食之不能尽其材B万钟于我何加焉 既加冠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吾妻之美我者D是亦不可以已乎 死而后已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016资阳中考)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_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求得(生存的人)。_(2)(2016资阳中考)死亦

8、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_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_(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_因此,人们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_(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_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的,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它)罢了。_(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_(我)所认识的贫苦的人感激我吗?_6(2016资阳中考)“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

9、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_7(2016资阳中考)文章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_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_(2016湘潭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甲】鱼我所欲也(文略)【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选自嗟来之食)【注释】黔敖:当地一个富人。蒙袂辑屦:用衣袖蒙着脸,趿拉着鞋。贸贸然:眼睛昏花无神的样子。嗟:带有蔑视意味的呼唤声。从而谢焉:(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蹴尔而与之蹴:_用脚踢_(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_通“德”,感激_(3)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大:_严重_(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执:_端着,拿着_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例句:得之则生A无鲜肥滋味之享B舜发于畎亩之中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以待饿者食之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_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天性。_(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_我就是因为不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