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65093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礼乐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郡县制 D礼乐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3.郭沫若说:“我们中国古时

2、候的所谓国,其实仅仅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所以动辄便称万国万邦。”这说明 ( )A.宗法制使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B.中国古代社会有家国同构的特点C.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国家 D.个宗族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4.某学者说:“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这表明 ( )A.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B.官吏监察日益严密C.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D.行政效率逐渐提高5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3、C.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 独断性和随意性6何晟铭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剧,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到秦朝当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回到唐朝任门下省官员,负责审议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 D回到汉朝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7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 )A. 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 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 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D. 促进了封建国家的分裂8.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

4、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以上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任嚣的职位由吏部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县制从秦朝开始实行C任嚣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南海郡实际上是任嚣的封地9汉武帝的“推恩令”在加强中央集权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因为( )A. 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 B. 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C. 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 D. 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10.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主要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

5、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11.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12.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隋朝的科举制 B元朝的行省制C唐朝的三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1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6、14.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巩固门阀士族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保证选官的公正性 D.注重门第家世15.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淸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行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杜会阶层的变动C.促进人口比例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16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据此判断,元代行省( )A. 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 B

7、. 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C. 延续了北宋以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D. 否定了秦汉以来的郡县制17.明太祖朱元璋贬孔子而删孟子。他曾下令全国停止对孔子的祭祀,未能如愿之后,又命令臣下删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00多条,编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这表明当时( )A朱元璋反对儒家思想 B文化专制的加强C儒学丧失了社会基础 D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18.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8、是因为(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元朝实行一省制,下总百司C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 D清朝设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1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20.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21.明成祖设立内阁,阁臣的官秩仅五品,权位远逊于六部尚书。明后期,

9、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威柄之操,几于震主”。明代阁臣权力的变化 ( )A.抑制了皇权的过度膨胀 B.使内阁成为最高决策机构C.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D.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23.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

10、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24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对希腊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政治影响是( )A促进古希腊城邦民主制的形成 B港湾众多,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C人多地少成为其海外扩张的一个因素 D有利于同外部世界的交流25在伯利克里的民主改革中,最有利于平民参与政治的措施是( )A废除债务奴隶 B将全国划分为十个地区部落C创立“陶片放逐法” D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公职、并发放津贴26.随着雅典城邦的兴起,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

11、、祭坛等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 )A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 B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C.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D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27.在罗马帝国时代,希腊式的民主(政治平等、轮番为治等)和个人自由是一种奢侈品,罗马人很少表现出对它的兴趣。这主要因为当时的罗马( )A. 更崇尚权威和秩序 B. 仍然处于奴隶社会C. 大肆对外侵略扩张 D. 受希腊文化影响小28据财经2017年5月3日报道: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向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提请解散议会,并获女王正式同意,随即首相正式宣布解散议会。按照英国法律,议会解散后,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 )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首相有权废除法律C.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 D.女王有制约首相实权29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克服了专制王,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这次转型标志是:( )A.查理一世被处死 B.权利法案颁布C.责任内阁制确立 D.1832年议会改革30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