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50661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4.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鸭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浙江鸭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浙江鸭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浙江鸭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浙江鸭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鸭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鸭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知识框架,内容索引,考点突破 基础落实,考向聚焦 素养渗透,考点突破 基础落实,1.分封制(b) (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及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得到扩大。 (5)瓦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战国时各国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知识排查,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2.宗法制(b) (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2、。 (3)内容:按照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分配制度。 (4)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史实:祭祀活动和占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史实:祭祀活动和占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

3、分封制的特点及发展历程 (1)特点 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可以再层层分封。 分布区域: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同姓多分布于富饶之地或战略要地。 君臣联系:君臣权利与义务较为明确,进一步彰显周王的最高地位,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诸侯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重点深化,(2)分封制的时空历程 创制:确立于西周时期。 瓦解: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趋于瓦解。 废除: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延续: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诸侯的军事、政治权力被收归中央,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部分王朝也曾实

4、行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是为专制集权制度服务的。,(3)唯物史观认识瓦解原因 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 王室衰微,诸侯强大。 百家争鸣,提供治国方案。,2.从文化自信、文明传承角度看夏商周的贡献 (1)文字:甲骨文、青铜铭文等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成为记载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三代文明对后世的突出贡献。 (2)宗法分封观念:分封思想在封建社会时有出现,宗法思想影响至今,对民族的延续起到积极作用。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三代萌芽,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郡县制影响至今。 (4)华夏民族:三代萌生的民族观念,使中华民族存在至今,成为世界上文明没有间断的民族。,(5)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

5、并发展,吸收其他学派思想,最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3.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宗法制影响 (1)专制时代延续该制度。如: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就是从反面体现了该制度,明朝朱元璋把他的皇位传给长孙朱允炆,而不传给他的儿子朱棣,是从正面体现了该制度。 (2)对后世中国的社会结构(家国同构)和思想观念(积极,如尊祖敬宗,注重家庭建设;消极,如过分重视家庭人情关系、重男轻女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增进民族凝聚力。,(20184月浙江选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

6、.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真题研磨,析错因,找错点,抓题眼,答案,抓题眼 西周建立后,分封的诸侯身份皆是王室成员、姻亲及少数功臣是题眼所在,凸显血缘宗法关系在政治上的影响,D项与题干立意最接近。,找错点 A项、C项中官僚体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均形成于秦代,与西周时间不符,B项表述与题干立意不符。故答案为D。,析错因概念不清、基础不牢 (1)史实角度: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等概念理解记忆不清。 (2)素养角度:考场应变能力不足,抓题眼、找错点意识欠缺。,(1)知识角

7、度:周秦政治三大转型 最高领导人权力由未集权到专制独裁。 地方权力由较大独立性到中央垂直管理、中央集权。 由重血缘亲疏、世袭官制到中央任命、有任期限制的官僚政治、流官政治。 (2)素养角度:抓住本节作为文明源头的特征来命题,体现华夏文明起始的特点,作答时重点考虑。还应重点关注分封制、宗法制对华夏文明的作用,特别是对秦统一的影响,比如“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等。,1.(201711月浙江学考)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D.政治权力的

8、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意思是周朝的宗室子弟,那些不狂妄糊涂的人,没有不成为显达的诸侯的。材料同时提到了“周之子孙”和“诸侯”,故答案为D。 A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选项不符合史实,C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与材料不符。,2.(20164月浙江学考)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右图,鲁国位于,答案,A. B. C. D.,解析 此题要求在地图上确定西周时期鲁国的位置。山东又称“齐鲁之邦”,故鲁国在山东。齐国居山东东部,鲁国以曲阜为都城,位于鲁西南地区。审题时注意图例与序号位置。的位置是齐国,的位置是鲁国。故

9、B项正确。,解析,3.(20174月浙江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

10、用。,答案,答案 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解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所学知识,“周人统治的机制”是指分封制和宗法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积极作用即可;,解析,(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概括其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答案 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解析 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即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回答其特点即可。,解析,1.秦朝皇帝制度的建立(b) (1)建立: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开

11、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基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实质是君主专制)。,知识排查,考点二 古代中国中枢权力分配运行的制度设计,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 (1)设置:中央设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和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 (2)特点:相权分割,相互牵制,分工合作,以皇权为核心。 (3)影响:加强了皇权,有利于科学决策,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成熟,标志着中央官僚制度的完善。,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 (1)行政权:设中书门下(政事堂)掌管,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增

12、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2)军事权: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 (3)财政权:设三司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4.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b) (1)背景: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2)目的: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3)职权(特点):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宦官干政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5.清朝军机处(c) (1)设立的原因: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军事机密的泄露。 (2)职能演变: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

13、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作用: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同时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1.中国古代中枢权力分配的趋势 (1)相权逐渐被分散、削弱。 (2)皇权逐渐增强。 (3)分权制约是主要形式。 (4)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皇权的随意性。 (5)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始终。 (6)专制皇权日益强化,相权日益被分散直至丞相制度被废除。,重点深化,2.古代中国中枢权力演变的规律 (1)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在中国古代行政体制中不可缺少,且宰相职位的

14、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 (4)宰相既实行分权,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 (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凸显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本质特征。,(201711月浙江学考)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A.汉刺史制 B.宋参知政事 C.明内阁制 D.清军机处,真题研磨,析错因,找错点,抓题眼,答案,抓题眼 “分宰相之权”是题眼所在,与此立意相关的史实是唐代的“三省制度”及宋代的“参知政事”“二府三司”制度。,找错点 明、清两代已废除宰相制度,故C、D项错误,汉代刺史制是中央监察地方的制度,故A项错误,答案为B。

15、,析错因“时空”识记错乱 本题错在对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的内涵辨识不清,相关史实识记错乱。,(1)知识角度 君主专制范畴 史实: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由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及其职权完全服从于君主专制需要。 特点:一方面,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渗透着宗法制的原则;另一方面,皇权独尊,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从而保证皇帝个人的绝对权威。,中央集权范畴 史实: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特点:最根本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

16、上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政令。 (2)素养角度 命题者习惯关注唐、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宋代政治的特点在备考时应格外关注。 命题者常抓住明清政治的基本特征以及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来命题,体现家国情怀。并紧密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综合考查。,1.(20174月浙江选考)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秦制”是题眼所在,考查的是隐性时空观念,“刺史制”“封国制”与“秦制”无关,由此可排除B、C、D项。,解析,答案,解析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故既体现了自身的新,也“离不开别人的旧”,故C项正确。,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