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部分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50257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部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部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部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部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部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部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部分课件(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四 古代诗歌鉴赏,1.(2018杭州,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 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2分)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3分),A组 2018年浙江中考题组,五年中考,答案 (1)菜花

2、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 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 盎然情趣。 解析 (1)审清题目要求,找到写出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文字,符合此季节特点的是“麦花雪 白”或“菜花稀”。高诗中能凸显暮春季节特点的三个字显而易见是“花落尽”。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衬托手法是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事 物来陪衬突出另一事物。范诗“无人过”“蜻蜓蛱蝶飞”形成对立条件,初夏正是农忙时节, 四顾无人,可见农事繁忙;高诗中“花落尽”与“蝶来多”形成对

3、比,可见蜂蝶都来到了菜畦, 让人立即联想到菜花的繁盛。,2.(2018温州,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4分)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选自全唐诗) 注 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殷尧藩:浙江嘉兴人。鹤发:白发。 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结合全诗,从这个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答案 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逢端午,乡愁满腹。“鹤发垂肩”,可见诗人历尽沧桑。他叙说乡愁,但儿童未谙世事,惊讶发问“何方是故乡”,更触动了诗人心中无限的苦痛。“鹤发”与“儿童”年龄跨度巨大,形象差异鲜明,形成对应,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深沉

4、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从“离家三十五端阳”可见诗人漂泊异乡很久,恰逢 端午节日,更是思乡思亲友。后两句中,儿童见他非常惊讶,问何方是故乡,更增添了他内心的 苦痛和哀愁。“鹤发”和“儿童”形成对应,也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方法技巧 解答古诗赏析类题,首先要通读全诗,理解其意;再从题目所给的角度进行深层解读,往往从“翻译+手法+情感”三个方面分析。在复习时应及时归纳诗歌类型及主旨,如思乡 类、离别类、出征类、志向类等等,有了这样的积淀,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3.(2018宁波,171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如梦令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

5、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2分) (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答案 (1)“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 惊喜。(意思相近即可) (2)C 解析 (1)阅读整首词会发现“春早”一词是整首词作的核心,在赏析画线句子“一夜遍生芳 草”时,结合关键词“春早”来赏析,便会发

6、现“一夜”从时间的角度突出春来得迅速,在极短 的时间里便到来了;而“遍”字则是从范围的角度来写“一夜”之间芳草已是遍地丛生,也可 见春来之速。此外赏析的时候不能遗漏诗词的情感,结合全词结尾“花外斜阳更好”可以发 现,作者是赞美春光的,由于关键词是“春早”,应选择“惊喜”一词作为作者的情感。 (2)词的结尾虽然提到“花外斜阳更好”,但结合词作关键词“春早”会发现,该词是写春来之 早的,这与C项中“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矛盾,故选C。,4.(2018嘉兴,1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4分)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 主父故宫秋草

7、合,尉陀荒冢莫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 滹(h)水:滹沱河。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 尉陀: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莫:同“暮”。 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答案,续表,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答时可以结合诗歌体裁分析。咏史怀古诗或借古讽今,或寄寓 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 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另外在作

8、答时,不要忘记从“翻译+手法+ 情感”三个方面来作答。,1.(2017杭州,2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 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 的感受,孙 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 的态度。(2分) (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3分),B组 20142017年浙江中考题组,答案 (1)孤寂 批评 (2)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

9、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 解析 (1)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孤”“独”二字可以概括出作者内心的感受 应该是“孤寂”的。 从“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中的“不解”二字可以看出孙 诗对诗中的“画家”的态度是批评的。 (2)前一句描述了渔家手里提着船桨,手指都要冻僵了,却只能放在嘴边呵气取暖的情境;后一 句描写了冷冷的月光照在船上,船上的积雪也模糊斑驳,天气非常寒冷的环境。在如此恶劣的 环境中,渔家却不得不出航打鱼谋生计。通过对渔家的细节描写和天气环境的描写来表现 “渔家苦”。,2.(2017温州,101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10、(5分) 如梦令汉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注 汉:汉水。霁(j):雪后转晴。 (1)“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 的特点。(2分) (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宁静 (2)“且住,且住”表达了词人无限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远山,都给人 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 现。,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中的“鸣

11、橹”“惊寒鹭”以动衬静,分别从听觉、视觉这两方面给我们一种安静的感觉。 方法技巧 考生要抓住语句当中的一些意象来进行想象和体悟。例如,“鸣橹”就会让人想 象出一个船夫在摇橹,而“惊寒鹭”则可以想象出“鹭被人惊吓后扑腾”的画面。这些从侧 面反衬出整体环境的宁静。 (2)本题考查对词句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且住”一词是“暂且停留吧”,并且重复了两遍, 表达了词人的无限留恋之情。“数遍溪南烟树”描绘的是词人遥望小溪南边的袅袅炊烟腾起的村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此处的喜爱,不愿离开。同时,“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 鹭。一著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中也可以解读出这层情感。 易错警示 考生容易只结合“且住,

12、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进行情感分析,而忽略了题干中“结 合全词”的要求,从而导致答案不完整。,3.(2017丽水,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去,方知不动是真山! 披仙阁上观荼 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仰架遥看时见些,登楼下瞰脱然佳: 荼 蝴蝶浑无辨,飞去方知不是花。 (选自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 注 可观:壮观。荼 (t m):花名。仰架:仰望花架。脱然:舒畅喜悦的样子。 两首诗题材不同而理趣相似,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知识卡片 理趣是指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与审美情趣。 宋诗往往不排斥说理,但不用抽象、直露的“理语”

13、入诗,而要用具体生动、自然和谐的美的 形象来表现一定的道理。,答案 晓行望云山写诗人拂晓赶路远望云山,以为彩云也是山峰,直到发现有一座“山 峰”凌空飞去,才知道那不动的是真山;披仙阁上观荼 写诗人在观荼 时,花蝶相混,浑然莫 辨,直待飞去,才知道飞者非花。两首诗都通过动静的变化,揭示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常有以假 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事实。两首诗所描绘的生活场景难以言传,一经诗人妙 笔写出,顿觉幽默风趣。 解析 晓行望云山写作者把彩云误当作山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峰是静的,云是 动的,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将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披仙阁上观荼 写作者 在披仙阁上看荼 时

14、,花和蝴蝶分辨不清,花蝶动静相生。作者以自己由错觉到获得真知的体会告诉人们: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事实。我们想要不被假象迷惑,就应全面深入地观察事物,以明辨真伪。 解题关键 题干非常明确地指出“结合诗句”赏析两首诗的“理趣”,而且两首诗歌的“理 趣”是“相似”的。另外“知识卡片”中对“理趣”进行了全面的解释“诗歌所蕴含 的哲理与审美情趣”,而且往往以“具体生动、自然和谐的美的形象”来阐释,这样的提示语 更是给了我们具体的答题方向:锁定诗歌的形象,在对形象的分析中探究诗歌所要表达的哲 理。答题时要点出两首诗歌阐述的“理趣”是什么,其次要紧扣诗歌具体形象,分别分析两首 诗

15、歌相似的理趣所承载的内容。,4.(2017宁波,192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满庭芳 失鸡 明王磐 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炮。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炒的 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注 休焦:不要着急。 火烧:一种圆形面食。穿:通“汆”,一种烹调的方法。,(1)对曲中的“我”而言,失鸡最大的好处是“ ”。(用 原句回答)(2分) (2)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这首曲的语言特点。(3分) 答案 (1)直睡到日头高(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2)(示例)这首曲子的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如“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

16、胡椒”, 写得通俗易懂;失鸡之后,作者宽慰童子,嘲笑偷鸡贼,列数失鸡的好处,语言诙谐幽默;这首曲 “焦”“炮”“道”等字押同一个韵,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从诗歌中可以得知失鸡最大的好处是:免终 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这首曲语言特点的能力。注意通读全曲,理解曲意,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5.(2017湖州,1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3分) 从军行 唐陈羽,海注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海:湖泊。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答案 C 理由:(1)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或:都是边塞诗);(2)两首诗都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3)两首诗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