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44523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年) (1)背景:帝国主义和_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结果: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国民政府,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 (2)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_ _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_ 奠定了初步基础。,农业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长

2、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业化,3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内容 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_政策。 (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 (3)意义:标志着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平赎买,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成功的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内容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_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

3、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先进的工业国,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中的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地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多快好省,(2)“大跃进”: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的 _,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_”为特点的人民公社,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4)“_”的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高速度,一大二公,文化大革命,3政策调整 (1)1

4、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_” 的八字方针。 (2)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 (3)1975年邓小平提出_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回升状态。,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全面整顿,特别提醒 1对“过渡时期”的理解 (1)从时间看,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2)从目标看,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3)从性质看,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2“一五”计划完成完成工业化 “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但是“一五”计划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3图示法理解三大改造的实

5、质,4图示法理解“一化”与“三改造”之间的关系,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辨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 (1)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反映生产关系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2)“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反映了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通史链接】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要语必背 1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

6、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的重点在东北地区。“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是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 4通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我国形成了以单一公有制、行政计划命令管理、平均分配为特征的计划经济模式,体现了苏联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5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6“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背

7、离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7“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指的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并不是纠正“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才是系统地纠正“左”倾错误。,要点一 “一五”计划的特点及原因史料探究 史料一 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投资总额为427.4亿元。其中工业的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是重工业的建设单位的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则占51.5%。694项项目中,内地分布472项,东北分布222项。,史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

8、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史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史料四 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探究】 (1)依据史料一说明“一五”时期我国工业投资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

9、、三、四,分析“一五”计划特点和形成原因。,【信息解读】 注意抓住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史料一中的数字信息表明,在“一五”计划的投资比例中,以重工业最高,反映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东北地区投资比例较大;史料二信息表明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史料三信息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需要。史料四信息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学习苏联的经验。,【提示】 (1)投资领域,重工业多轻工业少(或答优先发展重工业);投资地域,东北地区多。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真题典例 (2017全国卷T41)(节选)阅读下列材料,

10、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等是

11、其特点。对意义的回答,可以从奠定了矿业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国家“一五”计划的完成等角度回答。,【答案】 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纳拓展 1“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 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渐进性和长期性。 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12、造),相辅相成。 (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2“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要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史料探究 史料一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

13、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人民日报(1958年9月1日),史料二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4月3日),史料三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探究】 (1)史料一表明“大跃进”的核心是

14、什么?反映了“大跃进”的特点及影响如何? (2)史料二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什么特点?有何消极影响? (3)据上图统计,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信息解读】 史料一主要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出现。其中“跃增”一方面说明超越常规,另一方面也说明脱离社会实际。史料二主要体现了人民公社的出现。其中“群众性的行动”“集体主义”说明了其特点。史料三通过曲线图表达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结合时间及曲线图分析原因即可。,【提示】 (1)核心:大炼钢铁。特点: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影响:不仅造成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而且造成对

15、自然环境的破坏。 (2)特点:史料二表明人民公社实行集体劳动、平均主义大锅饭,扩大公有化规模。消极影响: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归纳拓展 119561976年探索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及经验教训 (1)核心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2)经验教训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