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生物第1章生物科学与降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43586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生物第1章生物科学与降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生物第1章生物科学与降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生物第1章生物科学与降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生物第1章生物科学与降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生物第1章生物科学与降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生物第1章生物科学与降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生物第1章生物科学与降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课程目标导航1.说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2.简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3.列举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讨论、分析滥用抗生素的危害。4.认同应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点1抗生素史话及作用机制知识梳理1.发现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能有效地杀死细菌。2.生产1941年,弗洛里和钱恩研究出了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并于1943年将青霉素用于临床治疗。1945年,弗洛里、钱恩和弗莱明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种类人们经常使用的抗生素有200多种。4.抗生素的作用机制(1)概念抗生素是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

2、制或杀灭其他种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2)来源微生物、动物、植物或化学合成。(3)性能抗细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4)作用机制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它们的目的。如青霉素、头孢菌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活学活用1.对青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为特效药,可杀死一切病原菌B.青霉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可口服C.青霉素毒性反应很少,过敏反应严重D.青霉素可与其他抗生素配合使用解析青霉素抗菌作用强、疗效高和毒性低,但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特别是遇酸、碱、醇、重金属离子及氧化剂易被破坏,应避免混合使用;它主要作用于革兰

3、氏阳性菌,对立克次氏体、真菌、病毒完全无效。青霉素毒性反应很少,过敏反应严重,且在抗生素中发生率最高,发生迅猛。答案C反思领悟: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2.头孢菌素抗菌作用的机制为()A.抑制蛋白质合成B.抑制核酸的合成C.干扰细菌纤维素的合成D.干扰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解析头孢菌素可通过抑制转肽酶的功能,干扰病原菌细胞壁的基础成分黏肽的合成,造成新生细菌细胞壁缺损,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主要为肽聚糖,无纤维素。 答案D归纳总结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它们的目的。不同抗生

4、素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机制各不相同,见下表:抗生素名称作用机制青霉素、头孢菌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多黏菌素、两性霉素B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喹诺酮类抑制DNA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红霉素影响蛋白质合成知识点2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梳理1.耐药性的产生细菌生长和繁殖过程中通过基因突变等方式产生耐药性基因,再通过耐药性基因控制合成相关的酶来分解抗生素。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就会通过自然选择产生耐该抗生素的菌群。2.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会造成环境中耐药菌株的增多,杀菌效果下降。 (2)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使用抗生素可能造成耐药菌株的出现和繁殖;残留的抗生素还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思考:

5、某大学生在食堂吃饭,总感觉食堂的饭不卫生,每次吃完饭后,都吃一片抗生素。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这样做的结果是在身体内产生了抗生素的耐药菌群,一旦受到病菌感染,再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3.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1)生病时应经专业医生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2)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控制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清洁用品。同时,瓜果蔬菜食用前应充分洗涤,以除去残留的耐药性细菌和抗生素。(3)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应尽量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并加强农畜产品中抗生素含量的检测。思考:有人说,耐药性菌株的形成是由于使用了抗生素,导致菌株产生了耐药性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

6、不正确。在使用抗生素以前,细菌已经有了耐药性变异,抗生素的使用只是起到选择作用,使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生存下来,没有耐药性的细菌被淘汰,所以是细菌先变异。活学活用(多选)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原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C.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D.病菌中原来就有耐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耐药性弱的个体解析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病菌中少量个体由于基因突变等原因,本身就存在着能够抵抗某

7、种抗生素的可遗传变异。当人们使用抗生素后,抗生素对病菌起到一个选择作用(这种选择不能称为人工选择,人工选择是在人类的主观作用下,生物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进行的),绝大多数没有耐药性的个体死亡,少数产生了耐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将耐药性遗传给后代,使后代也具有了耐药性。经过多次用药后,病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这就是一种抗生素最初效果很好,用一段时间后疗效降低的原因所在。当病菌产生了耐药性后,人们为了杀死病菌,不得不采取加大抗生素的用量、几种抗生素混用的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结果病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答案CD【拓展】细菌耐药性的形成与抗生素使用的关系: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在细菌菌群中本就存在许多

8、变异类型,有的细菌具有耐药性变异。使用抗生素后,有耐药性的细菌能够生存,没有耐药性的细菌被淘汰。归纳总结合理使用抗生素(1)抗生素使用“三不”原则:一不自行购买,二不主动要求,三不随便停药。(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如果病人自我感觉病情好转而自行停止用药,就会导致实际治疗药量不足,机体内的致病菌没有被完全清除,从而有利于耐药菌群的出现。相反,如果担心药量不足而自行增加剂量,会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或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滥用抗生素也会造成环境中耐药菌株的增多。当真正需要应用抗生素来杀灭致病菌时,效果就会明显下降。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使用抗生素

9、可能会造成耐药菌株的出现和繁殖;残留的抗生素还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近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细菌可以针对一种甚至几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以前用抗生素容易对付的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现在已经产生了对一种或几种抗生素的耐药性。(3)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生病时应经专业医生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控制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清洁用品。同时,瓜果蔬菜食用前应充分洗涤,以除去残留的耐药性细菌和抗生素。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应尽量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并加强农畜产品中抗生素含量的检测。尽管抗生素的滥用可能会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隐患,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抗生素仍然

10、是人类与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斗争的有力武器。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也应该积极研究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其他方法。随堂练习巩固1.发现最早的抗生素是()A.链霉素 B.青霉素C.金霉素 D.土霉素答案B2.每次注射青霉素,病人是否都要做“皮试”?其目的是()A.不必要,只要以前未发生任何过敏反应即可B.不必要,只要以前未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即可C.必要,决定青霉素的药剂量D.必要,确定是否有相应抗体解析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抗生素内在的致敏原及患者自身的过敏性体质密切相关。青霉素的致敏原为内酰胺环。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主要是青霉素的降解产物作为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蛋白质或多

11、肽分子结合成全抗原。答案D3.(多选)下列关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自己对病情的了解购买和使用抗生素B.相同的病症可选用相同的抗生素进行消炎C.严格控制预防用药D.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应采用对敏感菌最有选择性的药物,疗程应适宜解析选用药物要依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生理、病理及免疫功能等不同情况制订用药方案,生病时应经专业医生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易选择出多重耐药病原菌,因此治疗应采用对敏感菌最有选择性的药物,疗程应适宜。答案CD4.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细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它的使用帮助人类战胜了多种疾病。关于抗生素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12、是()A.当周围有人感冒发烧时,可以吃些抗生素以防被传染B.上呼吸道感染、咽痛等病毒性疾病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C.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也有副作用,没有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D.使用某抗生素一两天后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应尽快换用其他抗生素解析大多数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主要是杀灭细菌的,A、B两项错误;“是药三分毒”,C项正确;使用某抗生素一两天后病情没有明显好转,若是专业医生开的药应继续使用,否则药量不足会有利于耐药菌群的出现,D项错误。答案C5.(多选)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13、是()A.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C.金属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抗生素对细菌进行自然选择,其滥用导致了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在菌群中逐代积累,最终使菌群表现出比较强的耐药性。答案BC6.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A. B.C

14、. D.解析并不是所有的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发展而不是向自身的回归,故项错误。随着人们使用抗生素的增多进行了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说明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答案A7.回答下列有关抗生素的问题。(1)青霉素是青霉菌代谢的产物,该产物属于_代谢产物;在其生长过程中,_期青霉素产生最多。(2)倘若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该培养基不能用来培养_类的微生物。(3)在下列4种物质中,可以用来作为青霉菌培养的主要能源物质的是_。A.脂肪 B.葡萄糖C.蛋白质 D.生长因子解析青霉素为青霉菌在一

15、定阶段产生的自身生长繁殖非必需的物质,因此为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在稳定期合成。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因此,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不能培养细菌。青霉菌为异养型生物,含碳有机物均可作为其能源,但以葡萄糖为主。答案(1)次级稳定(2)细菌(3)B课时作业达标一、选择题1.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有杀菌作用,最早发现青霉素具有这种作用的生物学家是()A.弗莱明 B.弗洛里C.钱恩 D.詹纳解析解答本题要求熟悉有关生物学家在青霉素的研究和开发中取得的成果。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的作用;弗洛里和钱恩找到了提取青霉素的方法并实现了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在人类控制传染性疾病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答案A2.下列有关抗生素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患轻微感冒后立即服用抗生素,以防引起炎症B.每次用抗生素要用最新抗生素,有利于病情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