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5章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5课时瑰丽的夏宫__颐和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8652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5章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5课时瑰丽的夏宫__颐和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5章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5课时瑰丽的夏宫__颐和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5章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5课时瑰丽的夏宫__颐和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5章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5课时瑰丽的夏宫__颐和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5章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5课时瑰丽的夏宫__颐和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5章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5课时瑰丽的夏宫__颐和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5章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5课时瑰丽的夏宫__颐和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时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学考报告】,考点一 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c),1.修建历史,(1)原是清朝皇帝避暑消夏的行宫,初建于清朝_年间。 (2)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_联军焚毁。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慈禧为给自己祝寿,挪用海军军费重修,改名_。 (4)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再遭洗劫。慈禧再次修复。 (5)新中国迎来新生。,乾隆,英法,颐和园,2.布局结构,(1)政治活动区 以_为中心,坐西朝东,慈禧太后在此会见大臣、处理政务。 _是颐和园的正门,还包括仁寿殿南北两侧的配殿和仁寿门处的南北房群。 (2)生活居住区 _在仁寿殿西侧,为光绪皇帝的寝宫。

2、 堂北宜芸馆,光绪皇后居住的地方。 _(中心):是园内最好的居住和休闲场所。 德和园是光绪和慈禧看戏的场所,设计巧妙,结构宏伟。,仁寿殿,东宫门,玉澜堂,乐寿堂,(3)游览区 万寿山前山:以_为特色,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的轴线统领。 a.东西轴线是_,是世界上最长的彩绘长廊。 b.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智慧海位居全园最高处,有“_”之称,两者主要是佛教场所。 昆明湖:典型的_风格。 a.西堤上架有六桥,最有特色的是_ 。 b.东堤一座_桥连接东堤和南湖岛。 c.在昆明湖的西北部,有一白色石舫,是园中唯一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华丽宏伟,千步廊,无梁殿,杭州西湖,玉带桥,十七孔,后山

3、后湖景区 a.四大部洲:象征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是典型的_建筑风格。 b.苏州街:是一条买卖街。是典型的_风格。 c.谐趣园:呈现_的风格。,藏式寺庙,江南水乡,江南园林,3.主要特点,(1)建筑风格:博采众长、规模宏大、技术精湛。 (2)建筑思想:体现皇权至高无上。 (3)建筑功能:分为政治活动区、居住区和游览区,功能齐全。 拓展延伸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要点 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史料,思考 试从史料所示遗产图片中选择一项景观描述其主

4、要特点或价值。图片信息反映出中国传统造园风格具有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示 昆明湖湖水、岛屿、堤岸交相辉映,呈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千步廊世界上最长的彩绘长廊。排云殿是颐和园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佛香阁为全园中心,仿杭州六和塔建造。智慧海为全园最高处,有“无梁殿”之称。 艺术手法:达到山外有山、景中有景、意境深远的效果。从全局着眼,很好地处理了主体和陪衬的关系。,1.(2017浙江湖州高二期末)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汇聚了各种不同的园林风格,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其中能体现北方四合院风格和藏式寺庙建筑风格的分别是( ),A.宜芸馆和四大部洲 B.宜芸馆和佛香阁 C.谐趣园和四大部洲 D

5、.谐趣园和佛香阁 解析 据所学可知宜芸馆属于四合院风格、四大部洲是典型的藏式寺庙风格,故A项正确;佛香阁是古典建筑的精品,故B项错误;谐趣园属于江南园林风格,故C项错误;谐趣园和佛香阁均不符合材料,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G20杭州峰会期间,只要写下对G20峰会的祝福,就能在“六和钟声”免费敲钟。这是六和塔文化公园“助力G20文明我先行”推出的特别活动。如图为北京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它是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的,为古代建筑的精品。它是( ),A.仁寿殿 B.智慧海 C.佛香阁 D.玉澜堂 解析 从“右图为北京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它是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的

6、”,可知反映的是颐和园中的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佛香阁,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答案 C,考点二 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c),1.建筑技术,(1)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艺术,而且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 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 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碉堡式建筑。 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2)吸取了西洋建筑的特色,将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

7、建筑的博物馆。,2.建筑风格,(1)博采众长: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建筑形制,同时白色石舫还具有西洋风格。 (2)规模宏大: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是仅次于紫禁城的古建筑群。 (3)技术精湛:成功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 (4)意境深远:以西山群峰为背景,把玉泉山宝塔纳入全园画面,又以西堤柳色将西部围墙遮挡,巧妙地消除园子的西部界限,使有限的颐和园显得无限深远,构成山外有山、景中有景的优美意境。 特别提醒 颐和园在营建赏心悦目的园林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很重视利用景观来激发人们情绪上的共鸣,引起人们对某种理念、意趣、品格的联想,使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要点 颐和园的

8、建筑风格和技艺,史料,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颐和园在建筑上是如何融入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的? 提示 昆明湖中,有一道长堤把水面一分为二,湖水、岛屿和堤岸景物交相辉映,呈现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苏州街,依照江南水镇遍设店铺,建成一条买卖街,呈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谐趣园,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楼台水榭,呈现江南园林的风格。,明清宫殿、皇家园林体现了( ) 皇权至尊 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 都侧重于东西方建筑风格的融合 我国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 A. B. C. D. 解析 皇家园林颐和园虽有西洋风格,但明清宫殿、皇家园林都是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主,的表述不准确,正确答案选C项。 答案

9、C,【学思之窗】(教材第67页),请回顾初中学过的中国历史,说一说京剧形成于何时,它是如何崛起的? 提示 18世纪末,为给乾隆帝祝寿,安徽的徽班进京。道光年间,湖北的汉调流传入京,同徽班合作,徽汉两调逐步融合,到19世纪中期,形成一个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日臻完善,发展成为唱腔优美、行当齐全的剧种,成为在全国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其原因有:一方面京剧在唱腔、表演、念白、武打等方面逐渐超过了以往的各个剧种,广泛的吸引了观众。京剧自身也适应了城市市民的文化需要;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也喜爱京剧,慈禧太后经常令戏班进宫或到颐和园演唱,贵族、官僚也不断把戏班招到家中演唱,这都促进了京剧

10、的发展。,教材问题解答,【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69页) 一、本课测评 1.为什么说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它的造园艺术具有哪些突出的成就?,提示 颐和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艺术,而且创造性的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 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此外,颐和园还汲取了西洋建筑的特色,将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

11、筑的博物馆。,2.颐和园汇聚了各种不同的园林风格,试举具体实例加以说明。,提示 颐和园主要典型的汇聚了皇家园林、江南园林(私家园林)风格。具有皇家园林气派,如规模宏大,占地约二百九十多公顷;建筑物达三千多座,宫殿式建筑多,气魄很大。 颐和园在保持北方建筑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大量使用游廊、爬山廊、拱桥、亭桥、平桥、舫、榭、漏窗、洞门、花街、铺地等江南常见的园林建筑形式,以及某些小品、细部、装修,大量运用江南多种流派的堆叠假山的技法,对临水的码头、石矶、驳岸的处理,水体的开合变化,以平桥划分水面空间等也都借鉴于江南园林。昆明湖风光、苏州街、谐趣园等具有江南园林风格。,二、学习延伸 读图与思考 请仔细观赏上面两幅图片,说说颐和园十七孔桥在哪些方面模仿北京卢沟桥和苏州宝丰桥的造型,从而兼有了两桥的特点。 提示 外形和柱头神态各异的石狮模仿卢沟桥,雕刻得千姿百态,活灵活现;17个券孔形式模仿了苏州宝丰桥,中间一孔最大,其他券孔据此两边对称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