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望月有感 教案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826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望月有感 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望月有感 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望月有感 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望月有感 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月有感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2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文言功底,且白居易的诗比较通俗,但学生仍旧对诗歌不够感兴趣。再加上农村学校, 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差距比较悬殊,且诗歌具有形象性、含蓄性、意象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吃力。因此,必须让学生读透诗歌,结合教师的引导,这样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学生,他们平时阅读的习惯不是很好,阅读的数量,语言、知识的积累都比较缺乏。学生中绝大部分平

2、时都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对于诗词等文学类的阅读就更加少的可怜。此外,基于初中生来说,平时生活积累、人生体验也较贫乏。而对于古词这种对语言感悟,对人生体验要求较高的文体来说,学生的阅读品味更是一个难点。3重点难点体会诗歌所蕴含的复杂有感情诵读诗文。扩展白居易及与月有关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白居易忧国思亲的思想情感.4教学过程【导入】激情导入有人说:“散文如散步,诗歌如跳舞。”散文是作者生活中的琐碎见闻,点滴情感,而且又常常是信笔而书,舒缓、闲适,需要跟随作者的心灵一步一步往前走,慢慢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诗歌所表达的则是作者瞬间的情感,具有跳跃性,需要我们用想象和联想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国自古以

3、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给了我们无限的思念。明月与诗词好像天生就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就在那夜的明月中,诗人难眠,想到失散的兄弟姐妹们,思乡忧国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白居易的那个夜晚吧。活动2【讲授】交代背景这是一首抒情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秋天。那时诗人到符离(安徽宿县)。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他从十多岁开始,即因战乱而离家四处飘泊。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河南经乱”使得“关内

4、阻饥”。就在这一年秋,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河南经乱书怀的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活动3【活动】师生赏析师: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诗以白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每个人都能道出的真实情感。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你的理解。一组代表发言事例: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二组代表发言事例:回首战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师:诗的前

5、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三组代表发言事例: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四组代表发言事例:“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五组代表发言事例: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

6、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六组代表发言事例: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师:同学们说得好。是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活动4【活动】熟读成诵各小组之间、组内展开背诵比赛,小组长宣布比赛进程及结果。活动5【测试】当堂检测(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7、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B (2)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3)运用对偶.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4)这首诗写诗人兄弟姐妹流离异地的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倾诉了诗人身受的离乱之苦和思念亲人之情。(意对即可)活动6【活动】咏月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照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