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望海潮 学案(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654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望海潮 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望海潮 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望海潮 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望海潮 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望海潮 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望海潮 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望海潮 学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望海潮 学案一、阅读文本完成第下面小题寻陆鸿渐 不遇皎 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 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释: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湲,以擅长品茶著名,后人尊为“茶王”“茶神”。13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A乐府诗B小令C律诗D古体诗14对作品风格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平实隽永,意境开阔B感情蕴藉, 想象丰富C朴实自然, 洗练流畅D含蓄委婉, 寓意深刻15请对“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一句进行赏析。【答案】13C14C 15主人住宅边新种的菊花,到了秋天还未开放;点明了造访的季节,是在清爽的秋天,

2、“篱边菊”这一典型景物构成了陆鸿渐的生活环境,通过侧面烘托来表现人物;用了“篱边菊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像陶渊明一样追求自然,超脱尘世的品性。运用白描写法,恰与主人追求自然闲适的逸士形象相吻合。【解析】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体裁。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按形式分,有中华传统诗和外式诗两大类。中华传统诗有古风、格律诗(律诗和绝句,又称近体诗)、词、曲等;外式诗,习惯称“白话诗”,有十四行诗、自由诗等。本题是律诗,C项正确。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品风格分析。常见的风格:激越高亢、清婉秀丽、语言绮丽、语言平易等,需要结合诗词内容分析。A项,“意境开阔”不恰当;B项,“想象丰富”

3、不恰当;D项,“含蓄深刻”不恰当。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本题主要考查作品风格分析。1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二句,自然平淡,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

4、要西山映着斜阳。白描手法,诗人选取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如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用了“篱边菊”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像陶渊明一样追求自然。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安流亭俟客不至独坐成咏陆游忆昔西征鬓未霜,拾遗陈迹吊微茫。蜀江春水千帆落,禹庙空山百草香。马影斜阳经剑阁,橹声清晓下瞿唐。酒徒云散无消息,水榭凭栏泪数行。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题中的“安流亭”表明地点,“俟客不至”表明了诗人在等朋友,“独坐”则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寂寞之情。B首联前一句从回忆过往征战的生活写起,“鬓未霜”三字暗点诗人已老,叙述中寄予了无限的感叹与沧桑。C首联

5、后一句写过去之事十分迷茫,在诗人的心中并不留什么痕迹,即使要凭吊过往,也实在是难以回想起来。D颈联实写了两个场景:骑着马在斜阳夕照中路过剑阁,而马的影子被拉长;清晨则摇船伴随橹声去瞿唐。E末联写以前与自己在一起喝酒的朋友没有消息,诗人只好在水榭上依栏潸然泪下,抒发情感的同时,也照应了题目。15请赏析“禹庙空山百草香”一句中“空”字的抒情艺术。【答案】14CD15空,空荡、空寂。 “禹庙空山”描写供奉大禹的寺庙无人前去悼念,只留下无限空寂的山,这里的“空”字凸显诗人对历史的无限感喟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悲裏与无奈,“空山”与“百草香”相互对比,借景抒情,以春天的生机更加突出山的空寂、无人悼念禹庙的伤

6、感。【解析】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并不留什么痕迹,即使要凭吊过往,也实在是难以回想起来”分析有误,“忆昔西征鬓未霜,拾遗陈迹吊微茫”,从首句来看,以前的征战生涯在诗人心中留有刻骨铭心的痕迹

7、,不可能难以回想起来。这里只是诗人的自嘲之说。D项,“颈联实写了两个场景”中“实写”一说有误,从诗歌标题来看,“安流亭俟客不至独坐成咏”,诗人此时应是坐在安流亭中等客没等到写成这首诗歌,故“马影斜阳经剑阁,橹声清晓下瞿唐”中所写之景,应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1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赏析禹庙空山百草香一句中空字的抒情艺术”,这是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蜀江春水千帆落,禹庙空山百草香”,这两句属于写景句,诗人在写景中融入情感。蜀江春水之上不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却是“千帆落”,联系首联中“忆昔西征鬓未霜”,可见此处“千帆落”象征着自己老了;供奉大禹的寺庙前没有一人悼念,只留下空寂的山和空气中百草的

8、香味,暗含悲慨之情。诗人以“空”形容“山”,写出山中的空荡、空寂,山之空寂传达出的是无人悼念禹庙的冷清,而百草香体现出的却是生机勃发的春景,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在这对比之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无限感喟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无奈。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可以从品味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字词所营造的意境(景象画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思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炼义,即理解分析所炼之字在诗词句子中的含义,诗句中作者所用的字词已经超越了字词本身的意义,赋予了更多的形象义,如语境义、比喻义以及象征义。然后是炼象,即描述景象,该字在诗句中所表达的内容景象包括描写的对象、内容、景象等要素。第三是炼所营造的意

9、境,即用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优美,或雄阔,或幽静。第四是炼所用的手法,即对该字所用手法,如比喻、拟人、双关等作分析。五是炼表达效果,即分析用该字在描写特点、表情达意上的好处。六是炼所抒发的情感,分析用该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怀。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渔家傲朱敦儒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的一、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叙写了词人听到琵琶声而引起的无限感慨。B“征尘万里”点明了客居他乡的处境,“伤怀抱”一词奠定了全词的

10、感情基调。C“客散黄昏庭院悄”写出了客人聚会离开后庭院静谧的情形,给人孤单落寞之感。D燕子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慰藉。E“只恐莺啼春又老”句既点明时令,又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15有人说词的下片充满了悲惋之情,请结合词旬分析。【答案】14AD15从“韶光虚过”“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可看出词人内心那份韶华已逝,年老体衰的无奈与忧愁;从“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可以看出词人因人海茫茫,知音难找,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相守,流露出的孤独失意之感。【解析】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

11、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词的下片表达的情感,从“韶光虚过”“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可看出词人内心那份韶华已逝,年老体衰的无奈与忧愁;从“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可以看出词人因人海茫茫,知音难找,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相守,流露出的孤独失意之感。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

12、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 维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注释】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冕旒:这里指皇帝。凤池:凤凰池的简称,中书省所在地。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诗运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气氛庄严肃穆和皇帝尊贵威严的

13、特点。B首联选择“报晓筹”和“进翠云裘”两件事,表明大臣忠于职守,为显示大唐之威蓄势。C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从店外写到殿内,从天子写到大臣,有概括叙述,也有具体描写。D尾联中的“佩声”,是以声音代人,暗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E本诗选择一次朝会现场的现实呈现,显示了一国之威,还暗示了贾舍人的受重用和得意。15本诗表现“天子”这一人物时颇具艺术性。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答案】14BE15直接写鸡人和尚衣,虽然没有正面写皇帝,但都是为写皇帝服务的,侧面刻画出一个清晨即起、为国理政的好皇帝形象。写大唐盛世万般来朝的场面、香烟依傍着龙袍、香烟浮动,烘托了皇帝作为真龙天子的威严和神圣

14、感。【解析】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考核说法,其余选项考核内容,其中B项,“为显示大唐之威蓄势”有误。E项,“一次朝会场景的现实呈现”有误,这里是艺术化地表现,不是现实呈现。1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回答本诗如何表现“天子”这一人物的,注意自从侧

15、面描写的角度分析,写鸡人和尚衣,从侧面刻画出一个清晨即起、为国理政的好皇帝形象;写大唐盛世万般来朝的场面、香烟依傍着龙袍、香烟浮动,烘托了皇帝作为真龙天子的威严和神圣感。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夜宿幕府所作,抒写了旅愁,传达出诗人悲凉深沉的情感,表现出漂泊流离的愁闷。B颔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恰切地表现了诗人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C首两联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号角声,组成了一幅清幽静谧的秋夜图。D颈联的上句是近想,下句是远想。近想亲友之间书信断绝;远想关塞零落萧条,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