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武陵春 学案(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649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武陵春  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武陵春  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武陵春  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武陵春  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武陵春  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武陵春 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武陵春 学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武陵春 学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九日登东山寄昌叔王安石注昌叔:王安石妹夫。分:甘愿。(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B三、四两句描写诗人登高赏菊的场景,其中“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D第六句中的“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纷乱。E本诗通过写登山所见的实景,以及由此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了情思,表达了心志。解析:选BD

2、B项,三、四两句其实是诗人在登高中想象的与妹夫一起赏菊的场景,既表达了对妹夫的思念,也表达了对高洁志趣的追求;D项,并没有体现诗人内心的纷乱。(2)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对妹夫的思念,对高洁情操的追求;对美丽景色的喜爱;对陶渊明的仰慕,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的志向。(每点 2分)诗歌鉴赏第一句通过描写城上的乌啼声,以动衬静,渲染了秋日傍晚的寂静。第二句点明了对妹夫的思念,并引出下文内容。三、四两句,诗人通过想象与妹夫会面的场景,即二人坐在菊花旁边饮酒,不需要有美人陪伴,表明了对妹夫的思念之情,且通过赏菊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志趣的追求。五、六两句通过描写诗人登高所

3、见之景,即落叶缤纷、夕阳西下、山中烟雾缭绕等,表现了诗人对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末尾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以及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的志向。白话诗歌城上乌啼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因为想看看你在哪里,才登上这高山。我们相逢之时应是面对着黄菊一起饮绿酒,没有必要让美人吹箫相伴。流云将落木与渡口紧紧相连,在烟雾缭绕的山中依稀看见了远处夕阳映衬下的小桥。陶渊明享有“东篱醉”这样的盛名,我甘愿为国事屈意居下位为国效力。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注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

4、,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东风”喻指春天。C颈联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极言别去之难,直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D“淡烟乔木隔绵州”一句,点明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E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是这首诗的双重主题。解析

5、:选BCB项,“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应该是借代;C项,“直接表现”错误,应该是委婉含蓄地表现。(2)有评价说本诗颔联“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试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颔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1分)春游锦城时,锦江江畔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将楼台层层遮掩。(2分)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2分)诗歌鉴赏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一年两度”游览名胜之地锦江,心里十分高兴

6、。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尾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两联中“芳草”“好云”“断山”“流水”所蕴含的缠绵情意,都归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白话诗歌一年两次到锦江去游玩,第一次是春天,第二次是秋天。芳草有情,有意绊着马蹄不让我离去,片片云彩将楼阁层层遮掩。青山因为我要离去而牵绕着别恨,绿水带着离别的咽泣之声流进我的梦里。今天因思念你们而回首眺望锦城,只见绵州乔木高

7、耸,淡烟迷茫。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岁旦宋伯仁注柏酒:柏叶酒,汉族传统习俗,谓春节饮之,可以辟邪。(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的标题“岁旦”,意思是新年的第一天,它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内容。B居闲在家,无贺客迎门,但诗人不被这种炎凉世态影响,遵照习俗喜迎春节。C“桃版”句与王安石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都是春节贴换春联的事情。D“云气”句,将云气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气在庆祝丰年的情景。E“心平寿自长”道出了护身保健的秘诀,这在当时以及今天都有重要价值。解析:选BDB项,“遵照习俗喜迎春节”错,由“如常”可知,诗人在岁旦之日和平日

8、一样;D项,“云气”句没有将云气拟人化,而是写云气预示着新的一年是丰年。(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三联对表现诗人的感情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全诗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追求自在生活的感情。(2分)诗歌第二、三联描写春节时的热闹景象,与第一联诗人“如常”形成对比,衬托(或反衬)了诗人生活的宁静,突出了诗人心境的平和,为第四联抒情做铺垫。(4分)诗歌鉴赏第一联写春节这一天诗人像平常一样早起,虽然没有一个人来祝贺新春,但是诗人不为无贺客光临而忧伤,“如常”两字道出诗人心态的平和。第二、三联描写家家户户换了新的对联,梅花散发着幽香,春回大地,人们一片笑语,天上的云

9、气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将是一个丰收年。第四联,诗人直抒胸臆:无须人来敬献、劝饮柏叶酒以辟邪袪疾,人只要内心平静,自然会长寿。“心平”是诗人与世无争思想的反映,照应第一联中诗人平和的心态,充分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追求自在生活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好 事 近杨万里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注。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注“万花川谷”是杨万里书斋“诚斋”前花园的名字。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要注意把握诗歌描写的对象的特点。这首词描写了书斋、修竹、月色、秋光等,从这些意象

10、中可以看出词人是饱读诗书的人(书斋),他志趣高洁(修竹)、热爱自然(月色、秋光)。答题时,先写出词人形象的总体特点,然后分析这些特点在诗歌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参考答案: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饱读诗书、志趣高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词人形象。月光朗照下的花园、修竹和书斋既是词人生活情趣的表现,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窗口。在词中,花的芬芳,竹的正直,书斋所象征的博学,以及用来比喻月色的美玉的温润莹洁都透露出词人高贵而雅洁的审美趣味,词人借徜徉陶醉在月光下的自我形象,抒发了自己对清雅生活的热爱。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塞下曲(其一)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

11、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注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带。其俗尚气任侠,此处借指豪侠之气。游侠儿:自恃勇武、讲义气而轻视生命的人。紫骝:古骏马名。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何作用?答: 解析:第一问要求描绘诗中的景象,作答时,首先要抓住诗句中所描绘的景物及特点,然后归纳出这些形象组合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诗歌前两联写边塞秋景,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有无限肃杀之感。第二问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交代时间、地点、季节等;渲染(营造)气氛(氛围);如有情感词,还可以从奠定情感基调的角度作答。参考答案

12、: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无限肃杀的边塞秋景图。寒蝉在桑叶枯落的空旷桑林里鸣叫,边塞天气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的芦草。这两联借景抒情,营造出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后面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 山 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 解析: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关键词。一、二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三、四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五、六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七、八句赞扬它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虞 美 人秦观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