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9课《赤壁赋》课件2(69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5673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5.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9课《赤壁赋》课件2(69张)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9课《赤壁赋》课件2(69张)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9课《赤壁赋》课件2(69张)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9课《赤壁赋》课件2(69张)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9课《赤壁赋》课件2(69张)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9课《赤壁赋》课件2(69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9课《赤壁赋》课件2(69张)(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面对不幸,我们应该。,面对亡国的悲痛,屈原。,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面对权贵的淫威,李白。,面对现实的苦难,杜甫。,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赤壁赋,何为赋?,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

2、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元丰二年,苏轼 因诽谤朝廷,讽刺新法 的罪名被贬黄州。黄州城外 有一块红色的岩壁,相传是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的战场。苏轼 在此期间经常与朋友夜游赤 壁,月下泛 舟。写下了光耀 千古的赤壁赋,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沛)、蔡(襄),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词,苏轼,辛弃疾,诗,黄庭坚,苏轼,散文,苏辙,苏洵,苏轼,曾巩,欧阳修,王安石,韩愈,柳宗元,唐宋八大家,颜真

3、卿,柳公绰柳公权,欧阳询,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苏轼,宋四家,厨艺,东 坡 肉,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苏轼,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之时,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先后贬至黄州、惠州、儋州,最后病死于常州。,作者简介,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为什么?,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

4、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背景介绍: 苏轼作诗赋,表达对新法不满,被人诬陷为诽谤朝政而下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三咏赤壁: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

5、世不可得也。”,你能说出几首有关于赤壁的诗词么?,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赤壁 杜牧 (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夜游图,听录音,跟读,体会赋的特点,并疏通生字词,1、壬戌( ) 2、幽壑( ) 3、旌旗( ) 4、渔樵( ) 5、扁舟( ) 6、狼籍( ) 7、枕藉( ),rnx,h,jng,qio

6、,pin,j,ji,赋的传统表现形式“主客问答,抑客扬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自由朗读全文 1.苏子与友夜游赤壁,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2.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由此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一 (1-2) 月下泛舟 乐 景 二 (3) 吊古伤今 悲 情 三 (4-5) 阐述哲理 乐 理,自由朗读段,展开想象,假如让你来画一幅赤壁游景图你准备怎样画?,下列哪幅图片比较符合你想象中的赤壁景象?,内 容: 景物 色 调:,月、水、风、舟、人,淡雅朦胧,具体研习第一二自然段, 思考:乐在何处?,乐在何处,一、良辰:七月既望,二、美景: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

7、.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三.感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乐 悲,吟诗:.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箫声: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完成了由乐转悲的过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是什么修辞方法? 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使人如闻其声,几乎 也要流泪。,如何写箫声?,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描绘了一个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诗

8、情画意般的美丽夜景。,作业:文章的后面几段的情感为什么由乐而悲,又由悲到乐?,第二课时,朗读二、三段,讨论: 1. 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箫声,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完成了两段之间的过渡。这一过渡自然圆转,不露一丝痕迹,使读者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倾听下面的对话。,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

9、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1、本段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本段中两个字概括出来?,2、客人为何会忧愁凄怆呢?请同学们结合第三段文字归纳。,愀然,也即忧愁凄怆。,英雄伟业今安在 何况吾辈渔樵者,天地阔远 而自身渺小,长江无穷 人生短暂,“客人”之悲之由有三: 历史人物与自身对比。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宇宙无穷与人生须臾对比。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10、。 现实与愿望的对比。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乐极悲来”悟读,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1.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4.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针对客人的悲情,苏子是否产生了共鸣? 看看苏子是怎样从眼前的水月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去开导客人的?,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

11、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 苏子对人生的积极乐观是怎样一步一步导出来的?,水与月的特点 水与月的启示 启示后的做法,水 月 人,变 不变,逝者如斯,盈虚如彼,生老病死,未尝往也,卒莫消长,代代相承,苏子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变”与“不变”是相对的,无论水、月或人自身,都时时在变,又皆可不变,因此不必为“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悲伤。 二是要知足常乐,非吾所有者一毫莫取,可取用不

12、竭者如清风明月则尽情享用.,主客是否为两个人?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1、主人-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人-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旷达乐观 ,傲然独立,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苏子思想,拓展讨论1:作者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这种观点在今天是否还适用? 拓展讨论2: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总结,写景 “乐”,1

13、、夜游之乐,2、吊古伤今,抒情 “悲”,3、阐述哲理,议论 “乐”,艺术特色,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锅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3形象优美、善于取智的语言特色。,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

14、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 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 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 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返回,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

15、些。,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拓展:,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寂寞沙洲冷 周传雄,自从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无端拨弄离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蝶,孤雁可以为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拣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