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朋党论 学案(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642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朋党论  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朋党论  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朋党论  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朋党论  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朋党论  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朋党论 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朋党论 学案(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朋党论 学案目标定位1. 掌握本文重点实词和虚词“以”的用法。2. 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艺术特点。3.联系现实,把握本文的现实意义。1背景探寻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当时,革新派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引用朋党。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在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中,欧阳修一针见血地指出:“欲广陷良善,不过指为朋党”“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唯指以为党则可一时

2、尽逐。”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辩朋党之诬,欧阳修写了这篇朋党论。2文学常识论: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文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战斗性。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兜()夔()稷()契() 后世不诮()答案hunkujxiqio2一词多义以幸之答案凭借/因为/用来/而希望/受宠爱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3词类活用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或利尽而交疏: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暂相党引以为朋者:答案名词用作动词,效力。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名词用作动词,看作。名词用作动词,结为朋党。4古今异义君子八元古义:今义: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古义:今义:而周用以兴古义:今义:此辈清流,可投浊流古义

3、:今义:答案古义:相传同为高辛氏(帝喾)后代的八个才子。今义:八元钱。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因而。今义:用来。古义: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今义:清澈的水流。5文言句式此君子之朋也: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周用以兴:答案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一、词句梳理1解释加点的词语则同道而相益:君子八元、八凯十六人为一朋: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而周用以兴:夫前世之主: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答案帮助。元:善。凯:和谐。乃,是。因而。发语词。全。二、疑难突破2

4、什么样的朋党才对国家有积极的作用?答案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3朋党是从什么时间就有的?君子的朋党和小人的朋党对国家有什么样的意义?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手法?答案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文章先列举尧时退小人之朋而用君子之朋天下大治的例子,然后列举舜用君子之朋而天下也大治的例子,这些是正面举例;接着列举纣因无朋而亡国、周武王因得君子之朋而国兴的事例,这是正反对举;最后再举东汉桓、灵时的党锢之祸和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事实,这是引用反面事实。作者或正,或反,或正反对比,反复论证,论证极为有力。4朋党论中哪句话可以阐明作者的观点?文章是怎样提出这一观点的?答案

5、作者在文中要阐明的论点是“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这一观点是作者在分析了何为“朋党”、朋党的种类、朋党的作用之后得出的结论。5文章提出论点后把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作了哪些比较?答案从两者的性质、结朋的基础、表现、结果等角度进行比较。6不同的人对君子之朋表现出哪些不同的态度?结果怎样?答案尧的时候,大舜辅佐,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八元”“八凯”的君子朋党,尧的天下达到大治。等到大舜自己做天子的时候,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互相赞美,互相谦让,此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而虞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商纣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

6、可以说不存在朋党了,但是纣王却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东汉献帝时候,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称他们为“党人”,等到黄巾军起义时,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完全解除了党人的禁锢而释放了他们,但是已无法挽救局势了。唐朝末年,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唐昭宗时,把朝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名士竟然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而唐朝也就灭亡了。一、文白对读二、文本深读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全文自始至终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艺术手法,逐层深入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开头第一句作者就针锋相对、单刀直入地指出:“朋党

7、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既切中时弊,又为全文奠定了对比论证的基调。下文紧紧围绕着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步步展开: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小人无朋”是因其“所好者禄利,所贪者财货”;“君子有朋”是由于君子“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小人以利害相交,必然见利忘义,利尽残害。即使暂引以为朋,也是“伪朋”,而君子重“道义”,讲“忠信”,惜“名节”,才能“终始如一”,才是“真朋”。其中,“君子”与“小人”、“同道为朋”与“同利为朋”、“小人无朋”与“君子有朋”、小人之“伪朋”与君子之“真朋”互相映照,相反相成。在前一部分从事理上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8、从第三段起,作者引证史实,层层对比,进一步深入论证。作者列举了从上古尧、舜之时直至唐之晚年各个朝代盛衰的大量历史事实,紧扣国家兴亡治乱与朋党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反复的对比。事与理的结合,对比手法的反复运用,起到了化深奥为浅显,令人不得不信服的艺术效果。1结构图解朋党论2中心主旨文章先从社会发展的事实落笔,“朋党之说,自古有之”,证明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并为下文征引历史事实埋下伏笔,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那么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作者用“同道”“同利”鲜明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使观点十分鲜明。3写作特色文体多样,议论、叙事和抒情兼备;采“古文”与

9、骈文之长,融成新的风格;富于变化,开阖自如,具有和谐的韵律感。简约有法的叙事、迂徐有致的议论、曲折变化的章法、圆融轻快而无窘迫滞涩之感的语句,构成了欧阳修散文含蓄委婉的总体风格。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以为:作为B而周用以兴用以:用来C更相称美,更相推让称美:赞美D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异心:不同心答案B解析用以:因而。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臣闻朋党之说B自古有之C此自然之理也D此君子之朋也答案B解析B项为补足音节的助词。其余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3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的是()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A然而后世不诮

10、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B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C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D吾其何择哉答案D解析D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被动句,B项判断句,C项被动句。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虽其兄弟亲戚B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C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D此辈清流,可投浊流答案D解析A项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B项古义:可以作为。今义:副词,表示肯定、赞许。C项古义:同时列位。今义:并排平列,不分主次。D项古今同义。二、文本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9题。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

11、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凯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

12、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人,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

13、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益:帮助B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举:拿C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党:结为朋党D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诮:讥笑答案B解析举: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C项这样。A项表顺承/表转折,B项凭借/用,D项任用/因。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B汉室大乱,后方悔悟C此

14、辈清流,可投浊流D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答案C解析古义: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今义:清澈的水流。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在文中列举了各个朝代的事例,论述兴亡治乱和朋党的关系,提出只有用“君子之真朋”才能治理好国家。B文章通过论述得出结论“人君善用朋党,国治而天下称美”,希望人君能善用“君子朋党”。C从本文可以看出,欧阳修的散文善于叙事,善于写景,善于抒情,具有一定的思想性。D就写作技巧而言,欧阳修的散文善于用宕笔,善于用疏笔,善于抑扬顿挫。答案C解析“欧阳修的散文善于叙事,善于写景,善于抒情,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本身正确,但本文没有写景部分。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译文:(2)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译文:(3)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辨君子与小人也。译文:答案(1)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履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节。(2)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