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523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逾矩(j)愠色(yn)原壤(rng)莫能兴(xng)B.忠恕(sh)夷俟(s)足恭(gng)文质彬彬(bng)C.戚戚(q)樊迟(fn)夷狄(d)不胫而走(jng)D.凋零(dio)俨然(yn)匿怨(n)内省不疚(xng)解析:A项中“矩”应读“j”;B项中“彬”应读“bn”;C项中“胫”应读“jng”。答案:D2.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A.朝闻道,夕死可矣B.幼而不孙弟C.匿怨而友其人D.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解析:B项中“孙”通“逊”,“弟”通“悌”。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

2、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司马牛问君子B.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C.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D.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解析:B项,古义:日常生活;今义:居住的地方。C项,古义:没有能力;今义:不可以;不可能。D项,古义:朴实而有文采;今义:形容人文雅而有礼貌。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泰而不骄(平和、安适)B.从者病,莫能兴(起来)C.老而不死,是为贼(奸贼)D.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美好)解析:C项,贼:残害,这里指残害道德的人。答案:C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亦有穷乎欲穷千里目B.虽之夷狄,不可弃也送孟浩然之广陵C.文质彬彬文

3、过饰非D.质胜文则野黑质而白章解析:B项,都是“到”的意思。A项,困窘,走投无路/用尽。C项,文采/掩饰。D项,朴实,与“文”相对/质地。答案:B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属形容词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宰予昼寝B.司马牛问君子C.左丘明耻之D.匿怨而友其人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在白天;B项,名词用作动词,如何成为一个君子;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耻辱;D项,名词作动词,友善、交好。答案:C7.填空。(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收集整理而成的。(2)“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五经”指、。答案:(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2)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4、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挱,小车无皭,其何以行之哉?”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五十而知天命()(3)其何以行之哉()解析:理解文中重点实词与虚词的含义,要结合具体语境解释。答案:(1)立

5、志(2)懂得(3)凭9.下面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过而不改过故人庄B.不患人之不己知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门人问曰:“何谓也?”D.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投诸渤海之尾解析:D项,都是兼词, “之于”之意。A项,有了过错/拜访。B项,担心/祸患。C项,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疑问。答案:D10.翻译下列各句。(1)参乎,吾道一以贯之。(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参考答案:(1)曾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2)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11.如何理解“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的含意?解析:围绕孔子的思想,对“忠”与“恕”的

6、含义进行阐释即可。参考答案: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旍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

7、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选自中华书局孔子家语)注:聝(gu):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

8、记功,这里代指左耳。熏:香草。莸:臭草。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当一队而敌之当: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攘:夺取。C.挺刃交兵兵:兵器。D.夫子曰:“辩哉!”辩:通“辨”,区别。解析:D项,“辩”,善辩。答案:D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类异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B.则由无所施其勇吾其还也C.子路抗手而对曰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夫子何选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解析:A项,表判断的语气助词。B项,代词,他的/语气词,表商量或希望。C项,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项,语气

9、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答案:A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D.本文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解析:B项,“繁词”说的是子贡。答案:B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3)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解析:翻译要点:(1)

10、“二三子”“焉”;(2)“着”“推论”“释”;(3)“得”“敷”。参考答案:(1)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2)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分析论说利害,阐释战争会给国家带来的灾难。(3)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16.根据下列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旧式教育是什么?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

11、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选自吕叔湘序)参考答案:(1)死记(或:死记硬背)古书内容;(2)生搬硬套(或:简单模仿)作文程式;(3)追求功名利禄(或:应付考试)17.山、水,是自然界中的事物,而在我国文化中,它们的组合又常寓含着某种哲理。请依照下面的示例另举一个带“山、水”的熟语或名句,并写出它们所寓含的哲理。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事有时一时陷入困境,经过某种机缘又出现新的转机。答案示例:(1)“山不转水转”,表现了世事总在变动中,人和人暂时分离总有相遇的时候。(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明一种事物最重要的是它的实质和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