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第14讲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07725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第14讲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第14讲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第14讲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第14讲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第14讲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第14讲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城市和交通运输第14讲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讲 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2-,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据此完成第12题。,-3-,1.该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A.8:00 B.12:00 C.14:00 D.18:00 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A,D,-4-,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第34题。,-5-,3.该城市的布局模

2、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处和处 B.处和处 C.处和处 D.处和处,B,A,-6-,一,二,三,一、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1(2017江苏卷改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一,二,三,(1)该城市06 km处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 19852004年增多 19852004年减少 20042013年增多 20042013年减少 A. B. C. D. (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

3、工业化初期阶段 工业化中期阶段 郊区化阶段 逆城市化阶段 A. B. C. D.,A,B,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读图可知,19852013年该城市06 km处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先增多后减少。第(2)题,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企业数量减少,大量工业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郊区化阶段。,-8-,一,二,三,归纳提升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作用 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9-,一,二,三,2.城市化的特点、阶段及差异比较 (1)描述城市化的特点,一般包括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城市用地规模、城市数量

4、及等级(规模)的变化以及是否形成城市带(群)等,要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 (2)根据城市化水平及相关特征,可以判断某地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如图甲中英国2000年以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图乙中曲线反映出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郊区人口密度逐渐扩大,由此可判断该城市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10-,一,二,三,-11-,一,二,三,(3)比较不同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比较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一般要从城市化起步时间、水平高低、发展速度和目前的突出特点或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回答,要根据试题提供的图表材料进行归纳概括。,-12-,一,二,三,-13-,一,二,三,保护和改善城

5、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布局工业企业;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绿地面积。,-14-,一,二,三,二、城市空间结构 例2(2018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15-,一,二,三,(1)该城市( ) A.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

6、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A,D,-16-,一,二,三,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区位于市中心附近,土地利用强度最高,接近饱和,可能为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A项正确;区土地利用强度逐渐减小,但仍然属于城区或城郊过渡区,不适合建立垃圾填埋场,B项错误;区距市中心较远且土地利用强度较低,商业网点密度应该较低,C项错误;区距离市中心最远,土地利用强度较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最低,D项错误。第(2)题,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不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在较大的区域内增大,A项错误;划定耕地保护区和增加种植业投入不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大,因此B、C两项错误;该区域位于主要城市周边,土地利用强度较低说明是

7、郊区或乡村,扩大卫星城规模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图中甲处土地利用强度提高了8%左右),故D项正确。,-17-,一,二,三,例3(2017全国卷)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一,二,三,(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

8、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B,A,C,-19-,一,二,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服务等级及影响因素、城市功能区、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等相关知识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1)题,由题干信息“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可知,地铁站点服务等级高低取决于“服务范围的人流量”。第(2)题,读图可知,甲、乙、丙属于一、二级站点,由此推断甲、乙、丙等级高,客流量大;且位于内环及附近,中心商务区与之相符。A项正确。第(3)题,图示城市形态三个环线类似同心圆状,且并非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呈条带状,B、D两项错。图示城市中一级站点很多,这些一级站点

9、会成为城市的核心,因此该城市围绕多个一级站点向四周扩展。,-20-,一,二,三,归纳提升1.城市形态,-21-,一,二,三,-22-,一,二,三,2.城市主要功能区,-23-,一,二,三,3.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因素 (1)影响因素。,-24-,一,二,三,(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地租水平与付租能力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25-,一,二,三,-26-,一,二,三,

10、三、城市区位与城市等级规模 例4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7-,一,二,三,(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D,D,-28-,一,二,三,-29-,一,二,三,-30-,一,二,三,-31-,1.(2018山东潍坊模拟)(13分)图1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2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

11、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32-,(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5分)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5分)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33-,答案: (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 (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

12、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自然资源、交通、水源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增加城市水资源数量、减少内涝、促进水循环、减缓热岛效应及减轻地表水污染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气候、河流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34-,2.(2017江苏卷改编)(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35-,(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

13、组团式发展,简述其优点。(3分) (2)为发展工业,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考虑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简述W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5分) (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分),答案:(1)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 (2)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城镇盛行风下风向;城镇河流下游。理由: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3)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任答两点),得分要点:(1)功能独立、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各1分。(2)从地形、盛行风、河流流向三个

14、角度分析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的自然条件,每个要点1分。W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靠近工业区,1分;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1分。(3)加强交通联系、优化城市结构和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任答2点得2分。,解析:第(1)题,城镇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城镇发展空间增大,组团之间距离较远,各个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亲近自然,有利于城镇居住环境改善。第(2)题,读图可知,该城镇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城镇西南方,处于城镇盛行风下风向,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方向,减少对城市大气和水污染;地形平坦,有利于工业布局。W处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减少运输成本,所以适宜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第(3)题,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需要加强各组团联系,主要通过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各组团之间分工合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