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专题十三题型技法指导题型一选择题解题技法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07045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专题十三题型技法指导题型一选择题解题技法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专题十三题型技法指导题型一选择题解题技法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专题十三题型技法指导题型一选择题解题技法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专题十三题型技法指导题型一选择题解题技法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专题十三题型技法指导题型一选择题解题技法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专题十三题型技法指导题型一选择题解题技法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专题十三题型技法指导题型一选择题解题技法学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三题型技法指导题型一选择题解题技法一、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1.认真审读题意,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全面分析并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特别要注意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不正确”“上、下”“高、低”“大、小”等。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的条件。(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的隐蔽性。(3)限制条件(或特定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5)多余条件:

2、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2.回忆联想,比较筛选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通过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出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2)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

3、完整。(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进而选出正确答案。3.看清编码,准确选择在填涂答案时,注意上下题及A、B、C、D的位置不要错位,如果有双选题,注意单选和双选不要混淆,尤其是双选题不要漏选和多选。二、选择题的5个常用解题法方法一图解法1.方法概述将解题的思考过程用简单图示表现出来的方法,就是图解法。图解法的突出特点是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降低思考的强度和难度,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还能避免因思维不严密造成的

4、失分。在解答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地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这种方法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2.增分策略利用图解法解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思维模板:(1)绘图法【典题试做1】当北京时间为4月1日4时30分时,全球仍处于3月31日的地区占全球的()A.1/2以上 B.1/2以下 C.1/2 D.3/4解析本题看似简单,但非常容易出错,如果将其转换为图像的形式,则直观得多,我们可借助下面的简图进行分析:当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4月1日4时30分时,向西的东七区、东六区、东五区、东四区分别是4月1日的3时30分、2时30分、1时30分、0时30分,东三区则为3月31日23时30分。图中箭头处为3

5、月31日和4月1日的分界线,由该箭头向东至180经线的区域都是4月1日,而箭头以西的范围都是3月31日。选A。答案A【方法归纳】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绘图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绘图法能将试题中一些抽象的文字叙述、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用简单的图显示出来,从而提高考生的解题效率。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先根据题意,作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像的特征,得出结论。(2)辅助线法【典题试做2】读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知识。根据风向和等压线绘出天气系统(如下图),根据气流呈逆时针旋转,可推断为北半球锋面

6、气旋。结合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天气系统影响北美洲东部地区。连续性降水是暖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特点,在锋面气旋中,暖锋一般位于气旋的东侧,而且雨区一般位于锋前,由此可推断地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答案D【方法归纳】在解答读图选择题时,尤其是各种等值线图和日照图类试题,可以采用在原图上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图像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3)图图转换法【典题试做3】下图中A、C、D、E四点均在赤道上,ABC为北半球晨昏线,B为AC中点;D点与E点经度相差180,且DBBE,D点位于昼半球。当北京时间为15时44分时,B点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解析据

7、题意和题图,B是北半球晨昏线中点,应是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D、E应在同一经线圈上,D在昼半球且DBBE,说明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作转换图如右图:B点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时,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5时44分,可计算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答案(2326N,64E)【方法归纳】图图转换主要有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抽象图转换为直观图和生图转换为熟图等三种情况,其中,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是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在解答光照图类题目时,如果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图图转换,将很快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方法二因果联系法1.方法概述地理因果关系是指不

8、同地理事物或地理原理之间存在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内在关联。很多地理试题的题干与选项之间互为因果,其中以成因类和影响类试题最为典型,解答此类试题通常要利用因果关系进行推理分析,其一般步骤:明确区分试题中的“因”和“果”;从逻辑角度推理分析“因”和“果”的内在关联;迁移相关地理知识解答试题。2.增分策略【典题试做1】(2016课标,34)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2)20世纪90年代末,

9、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解析第(1)题,本题题干中“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为“果”,“影响因素”为“因”。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选B。第(2)题,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都有所上涨,因此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渐丧失成本优势,但同时中国的市场优势逐渐凸显,因此,虽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但是中国广阔的市场吸引力更大。选A。答案(1)B(2)A【方法归纳】由果溯因:成

10、因类试题通常表现为题干为“果”选项为“因”;“果”为已知,“因”为未知。利用因果关系采用“由果溯因法”进行解题。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流向沿海的主要原因是”,其中“我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流向沿海”是“果”,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和我国基本国情采用“由果溯因法”推理分析可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即“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典题试做2】M岛位于马六甲海峡的西南方,该岛上港口很少。读图,完成(1)(2)题。(1)M岛东北部沼泽广布的原因是()A.受沿岸海水的顶托作用强B.地势低平且多冻土,排水不畅C.气温低,蒸发量较小D.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大(2)造成M岛港

11、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M岛受海浪的影响大B.M岛东北部受台风影响大,不利于发展海运C.马六甲海峡航道狭窄,不利于港口建设D.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解析第(1)题,M岛为苏门答腊岛,该岛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水量丰沛;其东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再加上沿岸海水顶托作用强,森林覆盖率高,蒸发弱,故该地沼泽广布;该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没有冻土。第(2)题,M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该岛经常受到海浪的袭击。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对港口建设有一定影响,但这不是主要原因;马六甲海峡是天然要道,利于港口建设;该岛位于赤道附近,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受台风影响较小。

12、答案(1)A(2)A【方法归纳】由因推果:影响类试题通常表现为题干为“因”,选项为“果”;“因”为已知,“果”为未知。利用因果关系采用“由因推果法”进行解题。例如,“我国西北地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导致”,其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因”,采用“由因推果法”分析可知,“植被破坏”是直接后果,“荒漠化加剧”是间接后果。不论采用“由果溯因法”还是“由因推果法”,解答地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综合思维的严谨性和推理过程的逻辑性。方法三排除法1.方法概述排除法是同学们在解答选择题时采用最频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

13、析,排除错误选项。此即所谓的“去伪存真”。排除法适用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选择题,如有的题目中列举的地理现象比较多,难以直接进行判断,这时可以运用排除法。此外,对于同学们感觉不太熟悉的题目,不太熟悉的选项,运用排除法可提高正确率。2.增分策略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错误选项,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解题时要把每个选项与题干条件逐一对照,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把一些较易判定、不合题意的选项排除,缩小选择的范围,再从其余的选项中找出正确的选项。通俗地讲,先捏软柿子(先判断容易的选项,再判断有难度的选项),拣出烂柿子(排除错误的选项),吃掉好柿子(选择正确的选项)

14、。一般有三种情况:(1)排错法【典题试做1】下列现象在12月份可能出现的是()A.新加坡昼长夜短 B.新加坡昼短夜长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 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解析该题A、B选项恰好相反。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均是昼夜平分,除此之外,其他地方的其他时间均不可能昼夜平分。12月不是春秋分日,新加坡不在赤道(在北半球),那么答案取A、B之一。所以我们就排除C、D两选项。该月是1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相反,所以选B。如果不能马上确定答案是A、B两者之一,那么就只能逐步排除。拉普拉塔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所以夏季多雨,为汛期,冬季少雨,为枯水期,12月为南半球夏

15、季,拉普拉塔河进入丰水期,同理推出D选项叙述也是错误的。答案B【方法归纳】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或与题干意思不符的选项。(2)排漏法【典题试做2】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图示城市依次为()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解析四个城市中广州由于纬度较低,没有冬季,故为广州,排除A、B选项;武汉与北京相比,夏季较长,故为武汉,排除C选项。答案D【方法归纳】组合型选择题(又称复合型选择题)的选项由多个项目组成。这种类型的题目最适合运用排漏法,但要注意,大多数情况下是先找出不符合题意的项目,然后排除有这个项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快速选出正确选项,这叫排错法。当然,如果肯定某个项目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该项目的选项也可以,这叫排漏法。(3)排正法【典题试做3】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城市的养老服务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B.b城市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