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 9.3 戊戌变法的失败练习 北师大版选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82717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 9.3 戊戌变法的失败练习 北师大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 9.3 戊戌变法的失败练习 北师大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 9.3 戊戌变法的失败练习 北师大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 9.3 戊戌变法的失败练习 北师大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 9.3 戊戌变法的失败练习 北师大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 9.3 戊戌变法的失败练习 北师大版选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第三节 戊戌变法的失败一、选择题1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A光绪帝没有实权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各省官员或是顽固派的代表人物,或担心顽固派的反对而损害自身利益,大都反对变法维新,这反映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题干材料没有必然联系;B项因表述绝对化而与史实不符。答案:C2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

2、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该段材料,“茫无可倚”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依靠力量而感到茫然的一种心态,故应选B项。答案:B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需要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解析:“184条”体现了变法急于求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体现了变法贪大求全,“在三个月之内

3、,都填塞给它吃了”体现了形势紧迫,民族危机严重。答案:C4“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的这段话表明了他的()A烈士精神B种族成见C浪漫性格 D厌世心态解析:材料表明谭嗣同想以个人的牺牲来唤醒民众进行变法的决心,因此这段话体现了他视死如归的烈士精神。答案:A5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D可以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之路解析:A、B、D三项在中国行不通;符合题干“历史经验”的是C项

4、。答案:C6维新变法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A BC D解析:维新派在宣传变法、主持新政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如项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大力倡导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因而项都是维新运动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答案:D7从促进近代化进程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解析:本题考查对变法影响的认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其对近代化的主要历史影响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A项占“主导地

5、位”的说法错误,B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D项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答案:C8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的进步性在于()政治方面,有利于维新派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经济方面,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方面,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文化方面,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A BC D解析:本题用排除法即可。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而不是民主共和。答案:A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然则革命

6、者之言民权自立,不过因人心之所乐,而因以饵之,以鼓动大众,树立徒党耳!假令革命果成,则其魁长且自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材料二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完全的失败。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只可行立宪”的理由有哪些?(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逐句提炼,然后进行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这一思想变化”指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传播,本问

7、考查维新思想对人们思想的启蒙作用。答案:(1)立宪是循序渐进的;立宪会使国家安定;立宪会得到民权自由;立宪不会被野心家所利用。(2)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出现了,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作了重要准备。中国全史材料二下图为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

8、法出现的原因。(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信息?(3)有人认为,戊戌新政颁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因此它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它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概括材料信息即可。第(2)问,仔细阅读图中文字可知,图片涉及公车上书、创办报刊和学会、戊戌变法的目的、变法的结果等信息。第(3)问是开放型问题,可任选一种观点,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2)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戊戌变法结果失败;戊戌变法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3)第一种:没有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初衷。第二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