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16 愚公移山教学案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60438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16 愚公移山教学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6 愚公移山教学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6 愚公移山教学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6 愚公移山教学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6 愚公移山教学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16 愚公移山教学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16 愚公移山教学案 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的大意。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能力目标:1、理解词义的古今差异和特殊句式2、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情感目标: 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教学方法讲读、讨论法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一、 课前预习:1、作者作品简介:列

2、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主张清净无为。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2、 字音仞( ) 箕畚( ) 孀( )龀( ) 匮 ( ) 荷( ) 3、 找出并解释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无陇断焉 4、预习中你还遇到什么问题: 二、教学过程(一)课堂精讲1、古今异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何苦而不平 2、一词多义且 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焉 且焉置土石( ) 始一反焉 ( )而 而山不

3、加增( ) 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其 其如土石何( ) 其妻献疑曰( ) 惧其不已 ( )3、词类活用现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吾与汝毕力平险 4、解释句中的字:杂然相许 (许: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 帝感其诚 (感: )而山不加增 (加: ) 聚室而谋曰 (聚室: )5、翻译下列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二)课堂精练1、引用原文回答问题。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2、思考下列问题:(1)

4、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人聪明,哪个愚笨呢?那么,作者在人名前加上“愚”和“智”有何用意? (2) 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神仙相助才移走的,有人认为愚公到底还是无能的人。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提示: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3) 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三、课后巩固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

5、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汝之不惠 惠: 帝感其诚 感: 越明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面句子。(3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

6、”,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四、课后反思 批注记录愚公移山答案答案 ::9用箕畚 通“慧”,聪明 被感动 到、及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13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认真组织会员学习,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新的法律和规章,传达到会员,协会编印了会员之家宣传资料共四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