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指导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922649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效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效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效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效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指导(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是语文新课改的根本方向和关键之处。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而且就每一次语文质量检测来说,阅读积累分占试卷总分的35%左右,另外“基础知识”与“作文”也不是单纯地考基础,考作文,其实也是通过阅读理解或积累运用来考查的,所以

2、,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全卷的答题水平,也是小学乃至初中、高中语文学习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兴趣引路,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

3、阅读积累形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呵护学生个性,诱发兴趣。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各有各的秉赋和天性;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重视人的价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正如,“一千个读 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课文,哪怕是经典名作,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对于阅读能力的训练,不同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教师既 要考虑到面上的拓展,又要考虑到点上的突破。与其打着让学生 “全面发展”的旗号,不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扎扎实实地训练他们有潜力的某一方面,使之为今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尝试宁鸿彬老师语文课堂“三三”原则,即“

4、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 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和“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意见)。这种让各种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能促使学生爱学、乐学、趣学,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中,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体现,他们学习语文、训练阅读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诱发出来。 (二)和谐师生关系,诱导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交际学理论告诉我们:对话需要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以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因为师生关 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会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此情此景中

5、,学生能大胆展示内心的感悟,进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相机教育学生: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教与学都是互相的,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就算错了也无所谓。而且,我总是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不仅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还肯定他们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及进步。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逐渐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使课堂 充满了“人情味”,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了锻炼。 (三)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兴趣。 现行的小学高段语文教材,有许多对高尚情操的陶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求的美文,它们能启迪学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我们 应因课制宜,

6、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挖掘出来。如:通过春日、山行等古诗的吟诵,引导学生感悟诗句优美的意境,铿锵的韵律;通过庐山云 雾、桂林山水等课文的赏析,引导学生领略神奇的自然,壮丽的山河;通过黄继光、罗盛教等人物的剖析,引导学生学习浴血奋战的英雄,舍己为人 的战士;通过落花生、登山等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明白为人的根本,处事的哲理;通过赤壁之战、开国大典等故事的解读,引导学生牢记古今之 历史,民族之荣辱这些都是我们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宝贵素材。在学生感动于文本,沉醉于课堂时,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得到培养,从而增进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能力。除外,我

7、经常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课件背景下感受语文的美,以美的语文激发 学生阅读的趣味。 (四)开展实践活动,保持兴趣。 实践活动是语文兴趣与能力形成的土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就应转变观念,变单一课堂教学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为辅助的“大语 文”教育体系。我们要知道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经常开展“讲故事”、“读书会”、“展评读书笔记”、 “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演讲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 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拓展学习文化的范围,扩大

8、知识视野,增加文化知识,补充语文积累,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二、方法入门,推动学生善于阅读。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的确,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你违背了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读书亦如此,贵在得法,方法不当,等于没读。当你掌握到各种技巧与规则后,你就会少走弯路,你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你也就能越来越多地享受阅读的乐趣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给他们作适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读书时真正受益。 (一)从阅读的整体而言,要有计划,有部署,有要求,循序渐进。 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

9、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要想学生取得“滴水穿石”之功效,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的、要求、范围、时间、步骤、方法等。 1、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和措施。主 要从课外阅读的规划、目标、内容、总量、活动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去制定。阅读量依据课标的规定。阅读目标首先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从掌握阅 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等方面分解出不同层次的目标。我采用“自主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相结合的方法选定课外阅读的内容。“自主性”就是让学 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要涉及到不同的门类,进行广泛地阅读,而不是具体指定读哪

10、本书。“计划性”是指着眼于本校的办学 特色,思考“我班的学生毕业时应该有怎样的文化积淀”从而确定我班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读完100本左右的书。“目的性”就是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2、根据阅读计划,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学生时间有限,应帮助他们合理选择书目。古代学者提出读书有“四别”,即“目治之书(只看一遍即可),口治之书(不仅看而且要背),心治之书(不仅要背而且 要认真思考),手治之书(不仅要看、背而且要摘其要点写下来)”。所以,阅读应分清轻重缓急。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

11、科书应是“手治之书”,重要的参考书是 “心治之书”,消遣性读物是“目治之书”。不同的书目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

12、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二)从阅读的过程而言,要有广度,有深度,有速度,博采众长。 阅读的过程主要体现在“读”字上,但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既要保“量”,更要保“质”,还要有一定的速度。 1、课内外衔接,保证阅读的广度和容量。 课标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分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真正达到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

13、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 用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 (1)注重文本,形成语文阅读能力。 文本就是经典范例,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时我注意根据教材和课文的特点来抓重点,采用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言,以读引篇的方法进行。一贯反对脱离教材,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发言作风。当学生说道“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我坚持要他们说出究竟怎么样,要达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多读课文,读懂文本。课内阅读主要是交给学生一把读书的钥匙,在阅

14、读教学中,要和学生一起不断总结,寻找文章阅读的最佳突破口。如狼牙山五壮士文眼在“壮士”,就要从题目入手;桂林山水文章开头揭示中心,学习这篇文章就可以抓住中心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去质疑学习;有 的文章要从结果处入手,采用变序的学习方法;还有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去理解以带全篇等等。阅读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阅读经验的有效积累,语文 能力的综合反应,这需要反复锻炼,在课内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养成。 (2)学科融合,拓宽语文阅读的空间。 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可见,语文 跟自然社会

15、科学有着密切联系。语文又是美的对象,含有丰富的外形美和内在美,诸如语言的音乐美,文字的绘画美,层次的节奏美这又使语文跟音乐、美术息 息相通。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沟通,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拓宽阅读广度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情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如:教学开国大典,让学生从中国地图中找出长城、天山、白山、黑水、黄河、长江,促使他们复习一些地理知识;教学咏 柳,我让学生画一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丽画面,让他们更进一步感受诗歌中蕴含的色彩美。 (3)举一反三,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 常言道:“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三分靠课内,七分靠

16、课外”,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叶圣陶 老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 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 学生怎样读。如:学到田忌赛马,可指导学生阅读孙膑的故事;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学了古诗,可向学生推荐唐诗三 百首;学习了太阳,让学生阅读后羿射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