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20163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孔子与老子目标导航1.对孔子和老子的生平及孔子的教育思想了解即可。2要理解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含义,理解老子“无为而治”的真正含义。3孔子“仁”和“礼”的思想是本课的重点,希望同学们结合具体的案例,真正理解其含义,并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课前预习(10分钟,10分)一、孔子的学说1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的创始人。2主张(1)政治思想核心:“”和“礼”,具体为“仁者爱人”和“”。内容a“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遵循“忠恕”之道。b“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即西周时的制度;通过“”实现“礼”。评价:

2、“仁”说有利于调整,稳定社会秩序;“礼”体现了政治思想中的一面,后人多加以否定。(2)政治主张:提倡“”,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逐步。(3)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4)教育思想 项目标准主张评价教育对象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学习方法当仁不让于师鼓励独立思考,学思结合3.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2)大一统后,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传统文化主流。二、老聃与道德经1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的创始人。2著作:(老子),系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3主张(1)哲学思想:核心是“道”。本原论: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天命观:提出“天法道,

3、”思想。矛盾观: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以“无事取天下”。4影响: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答案:一、1.儒家学派2.(1)仁克己复礼a.苛政b等级名分正名人际关系保守(2)为政以德改良政治(4)有教无类因材施教3.(1)社会变革(2)汉代二、1.道家学派2.道德经3.(1)本原道法自然辩证法(2)无为而治4.伦理学道德人格课堂作业(20分钟,30分)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孔子的学说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一系列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思想主张,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不能体现他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是(

4、)A待人宽容,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C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D按照周礼的制度来矫正社会等级秩序答案:D解析:D项是孔子“正名”的主张的体现,这是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其他各项均是对孔子“仁”的正确理解。故答案为D项。2齐景公曾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重视()A法 B信 C礼 D道答案:C解析:孔子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提出“克己复礼”,主张等级分明,故C项正确;其他各项均不符合题意。3某同学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如下总结: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2001年,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5、20062007年,开始实行城乡免费的义务教育;而新阶段的任务是,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这与孔子的哪一思想相符()A“仁” B“有教无类” C“克己复礼” D“以德治民”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强调只要是适龄儿童就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体现的是平等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与材料相符。“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主要表现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克己复礼”表现为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与平等的教育观无关;“以德治民”是孔子的德政思想,与材料不符。42010年是孔子诞辰2 561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推出高2.561 m的铸铜贴金孔

6、子雕像,辅以由39句论语经典名句设计的文字浮雕墙,以“孔子厚德仁爱的文化胸怀铸造城市灵魂”提升了展示内涵。下面四句话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开篇序语的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C“君子和而不同”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B、C三项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孔子厚德仁爱的文化胸怀。而D项体现了孔子“礼”的思想,是孔子思想保守性的反映。故选D。5孔子对待天命鬼神的态度是()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A BC D答案:D6下图是“孔子

7、讲学图”,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B“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答案:B解析: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这不仅体现为他提出了一系列直到今天仍发人深省的教育方法、学习方法,最主要的还在于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了当时“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的局面,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了教育事业。知识点二老聃与道德经7道德经载:“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反映的是()A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思想C唯物论 D唯心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曲”“全”“

8、枉”“直”“洼”“盈”等可知,题干主要论述的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故答案为A。8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这主要反映了()A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 B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D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答案:C解析:抓住两个关键词“无人”“自然”可知,“某思想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这体现了老子“无为”的思想。故C正确。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

9、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表明老子()A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B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C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D是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答案:C解析:根据“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等信息可知,题干主要强调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故C正确。其他选项均与题干无关。10最能体现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是()A小国寡民 B无为而治C天法道,道法自然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体现了老子的政治思想,D项讲述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的内容。11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

10、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德治B主张统治者要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要求统治者要清静无为,以达到无不为的效果。二、非选择题12请根据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纪念邮票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游列国(邮票)材料二:杏坛讲学(邮票)材料三:辛卯年春季祭孔大典在孔子诞生地山东曲阜尼山举行,这是自春季祭孔活动恢复以来,第四次在清明之际祭祀孔子。(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为什么?(2)根据

11、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广收门徒体现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孔子。请联系你熟知的现实社会中的某一问题,举例说明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答案:(1)宣传自己的思想,实现自己的政治追求。未被统治者认可。原因:孔子生活在诸侯争霸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其思想的保守性不符合社会的需要,故未受到太多重视。(2)“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积极作用: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3)宣传、弘扬孔子思想中的优秀精华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举例:儒学提倡尊老、敬贤、尊师、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我们今天应大力

12、提倡。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也有很多借鉴意义。课 后 作 业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有一次卫灵公问孔子布阵行兵之法,孔子说:“俎豆(古代礼仪)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孔子想要表达的思想实质是()A知之为知之的实事求是精神B坚持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C忠于鲁国统治者的忠君思想D献身教育事业的人生目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俎豆(古代礼仪)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反映了孔子坚持以礼乐制度治理国家的政治思想。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13、人恒敬之”“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出现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向B封建土地所有制因井田制的崩溃而确立C人们渴望重建因诸侯割据而被破坏的社会秩序D思想家希望建立“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关于“仁”“礼”的思考。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社会动乱不堪,儒家学者游历各国,希望统治者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建立新的社会秩序。A是政治上的发展趋势,B是经济制度的变化,D是道家学派的主张,都无法体现题意。故C正确。3周润发版孔子曾引发热议,许多人认为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电影上映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减弱,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孔子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A全面回归自然的隐士 B专制君主的参谋C劳苦大众的代表 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孔子,解题的关键是对孔子形象的定位。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倡“入世”,突出理想和奋斗。A是道家形象,B是法家形象,C不能反映孔子奴隶主阶级的立场。故D正确。4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