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18646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10月考试历史试卷1、 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C.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D.辛亥革命中的革命派2.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

2、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魏源开其端,李鸿章为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意在说明他们A.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B.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C.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D.对近代化的探索最终失败4.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乙徒的思想是A.宇宙便是吾心B.有理而后有气C.万物皆只有一个理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5.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旅行记、地方志和异物志,如吴人康泰的扶南传、佚名的交阯外域记、晋人释道安的西域记、竺法维的佛国记等。这

3、反映了当时()A.造纸术促进了书籍的流传B.对外交流促进知识结构更新C.探知外部世界成为社会共识D.经济发展推动对外交流兴盛6.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A.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7.“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

4、锁D.促使人们注意世界形势8.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A.天下为主君为客B.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D.君臣关系应是完全平等的9.江州义门陈氏宗谱旧碑碎语家言记中载有唐宋朝廷旌表“义门陈氏”(累世同居的大家族)家族的缘由,上曰:“义门陈氏可旌者有三:一日齐家严肃;二日治事详密;三日报国急公。”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唐宋经济发展推动家族势力发展B.陈氏势力强大巩固中央集权统治C.儒学修齐治平思想符合统治需要D.宗法制度不断强化扩大家族影

5、响10.阅读下图的三体书法作品,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反映了中国字体演变的完整趋势B.体现出隶、楷、草三体书法艺术C.说明中国汉字开始形成完整体系D.展示了汉字书写的多样化与美感11.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A.痛恨孔孟学说B.反对君主专制C.维护儒家正统D.主张经世致用12.据统计,从1872-1911年3320名官费留学生中,学文科与学军事的占76.32%;1901-1908年中国新知识界所译日、英、美、法、德、俄等用533种书籍中,社会科学类计有413种,占77.49%。这表明当时A.政府主导对外文化交流B.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C.正

6、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D.思想启蒙目标得以实现13.有学者对新青年杂志中“科学”“民主”两词的出现频率作计了统计,“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据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更注重A.摆脱保守愚昧的旧思想B.宣传社会科学的重要性C.赞赏西方文明的新内涵D.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14.陈独秀认为“东西洋民族不同,而根本思想亦各成一系,若南北之不相并,水火之不相容也”“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他的观点A.深受社会各界认同B.颠覆了儒学正统地位C.具有选择的策略性D.不利于西方文明传播15.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这种缺失A.导致儒家逐步脱

7、离社会实际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D.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16.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A.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B.主张实行民主共和C.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D.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17.湖南湘阴人郭嵩焘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大使,清末被政府派驻欧洲,这被认为是大伤国体的奇耻大辱,甚至视其为汉奸一般。这反映出当时A.对西方列强已产生了敬畏心理B.形成了平等的外交观念C.中国仍没有摆脱藩属外交观念D.中国人的盲目排外心理18.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

8、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说明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B.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D.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19.据下表可知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有关社会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有关计划经济有关国民党历史有关三民主义32本23本23本19本8本13本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D.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20.先秦某思想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

9、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得其国”。据此可知其主张A.反对财产私有制度B.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C.建立博爱互利社会D.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21.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理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响,以鸣于我同胞前曰:鸣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一次革命”C.呼呼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22.从189

10、7年开始,林纾用文言文翻译西洋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歇洛克(福尔摩斯)奇案开场180余种,风靡全国。1919年,林纾写信给蔡元培称:“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白话文)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表明林纾A.坚守传统反对学习西方B.在文化变革中沦为时代的落伍者C.轻视群众反对世俗文化D.忧心新文化运动冲击其译著市场23.导致图1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图1 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24.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成,从“糸”,

11、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氏”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据此推知A.早期的纸其原料与丝有关B.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C.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D.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25.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B.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C.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D.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26.元朝时城市里有了杂居及其他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明清时期城市里阅读小说和讲述、谈论小说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文化现象的出现A.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B.是人们逃避社会现实的反映C.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潮流D.是统

12、治阶级压抑百姓的措施27.荀子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礼法并施B.施行仁政C.君民共治D.君贵民轻28.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29.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

13、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成为发展趋势30.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B.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B.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31.据统计,从18721911年3320名官费

14、留学生中,学文科与军事的占7632%;19011908年中国新知识界所译日、英、美、法、德、俄等国533种书籍中,社会科学类计413种,占7749%。这表明当时()A.政府主导对外文化交流B.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C.正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D.思想启蒙目标得以实现3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这表明,先进的中国人()A.借助西方文明应对工业文明的冲击B.学习西方“器物”维护封建制度C.吸收西方启蒙思想以革新政治体制D.引进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传统文化33.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

15、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据此判断李贽主张A.反对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C.主张“绝假纯真”的童心D.揭露儒学家和道学家的虚伪34.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旅行记、地方志和异物志,如吴人康泰的扶南传、佚名的交阯外域记、晋人释道安的西域记、竺法维的佛国记等。这反映了当时A.造纸术促进了书籍的流传B.对外交流促进知识结构更新C.探知外部世界成为社会共识D.经济发展推动对外交流兴盛35.下表为梁启超1901年所著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旨在呼吁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为治人者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A.摒弃倡导专制的儒家思想B.建立人人平等的民主国家C.转变国家理念以救亡图存D.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