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10,无答案)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1767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10,无答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10,无答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10,无答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10,无答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10,无答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10,无答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10,无答案) 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 (总分:100分)一、 选择题(共计40分)题号12345678910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踉跄(ling) 咀嚼(j) 蜷缩(jun) 诧异(ch) B、呜咽(y) 泥泞(nng) 蹊跷(q) 踱步(du) C、绵亘(gng) 污蔑(mi) 嘹亮(lio) 褴褛(l) D、猝然(c) 颓唐(tu) 贫瘠(j) 吮吸(y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年届四十的王刚本来身强体壮,不幸被查出身患癌症,一下子步入了风烛残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

2、水平日益提高。、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退避三舍,而要设法解决它。、万籁俱寂时,才拥有一片真实自由的天空。黑夜里,无论是云淡风清,一地风光,还是云雾笼罩,夜色沉沉,大自然都像一张怡静的网。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A、 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B、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C、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凡事感激,

3、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智慧。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4分)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B、第27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D、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

4、正确的一项是(2分)A、节假日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B、在这次考试中,他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妄自菲薄自己了。C、中国古典诗词一挥而就达到文学的最高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了。D、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脚踏车将瞻瞻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4分) A.万籁俱寂的深夜,鸟儿不再歌唱,蝴蝶不再翩飞,人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B.华为一路高歌猛进,创造着各种各样令人瞠目结舌的神话。C.中国人常强调做人要学会忍辱负重,讲究处世要能够饮泣吞声。D.据透露,内地客到港购物人数逐年增多,其中一次消费上百万已司空见惯。8、下列说法有错误

5、的一项是()(4分)A、背影这篇叙事纪实散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本文记叙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B、阳关雪选自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当代学者,散文家,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本文回忆了自己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往事,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奇特雪景,表现出作者特立独行、超凡脱俗的个性。D、父母的心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春上村树,小说通过一对夫妻最终拒绝优越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9、下列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6、4分)它立足于培养人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力,让人学会对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做判断。可见,大学的内涵,至少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对于技术的学习,而是提高德行,是养成人格,然后改造社会。简单的说,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君子之学。同时培养人的高贵品质和气质,养成人的大眼光、大气质、大胸襟、大志向。它不是培养人的专业技能,甚至也不是灌输一些静态的知识。A. B. C. D. 10、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A、鸟儿啼鸣,婉转如古诗;雄鸡振翅,欢呼着衔起了旭日。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B、在一个清晨,两只黄鹂在树上欢快地歌唱。解说:“黄鹂歌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C、五颜六色 爱国情怀 冰天雪地 锻炼身体

7、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D、你的笑容像一朵花,你的笑容像一幅画,你的笑容像一首诗。解说:这句话有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11、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8分)怎不忆江南?那半江ss( )半江红的江南,那落霞与孤w( )齐飞的江南,那杨柳依依、君子好qi( )的江南,早已超脱了时空的藩l( ),演化成历史哲学意味深长的梦江南。 (摘自陆彩荣江南春语)12、名著阅读。(4分)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

8、,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文段中 “即将出版的小说”指的是 (篇名),这部小说是保尔在母亲和妻子 (人名)的帮助下,用生命写成的。(2分)13、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4分). ;晓华认为,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画的字符,也是一种书法艺术,也是一种文明传承,你该怎么对他说呢?_ _ _二、阅读与欣赏(44分) (一)诗歌鉴赏(共7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澧(l)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枳(zh)壳花:枳树的花。14、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_ _15、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

9、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4分)_ 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释】梁:

10、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pu):部娄,同“培塿”,小山丘。 诮(qio):责备。责:通“债”,外债。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 扶而道苦之( )我固尝闻之矣( ) 恐其父之不能反也( )1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B.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C.欲遇而刺杀之 D. 心之所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18、翻译句子。(9分)(1)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9、读了上

11、面的短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18题(17分) 名人墙 王伟华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 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