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6091742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4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娲造人》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女娲造人》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娲造人》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娲造人》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女娲造人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女娲( ) 澄澈( )( ) 灵敏( ) 掘起( ) 掺和( ) 踪迹( )二、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绵廷( ) 奔奔榛榛( ) 开僻( ) 气慨( ) 兴高彩烈( )三、填空、简答。1 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2、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四、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问题。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

2、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 A 下一条枯藤, B 入一个泥潭里, C 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 D ,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 E 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1、解释文中加点字。略睡一睡( ) 疲倦不堪( ) 绝妙(

3、 ) 幽光( )2、选词填入文中的空白处。(填序号即可)捏 搅 伸 挥洒 拉A、 B、 C、 D、 E、3、第段划线句属于描写,其表达作用是4、选段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答:5、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你能否从选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答:(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耶和华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出男人,往他鼻孔里吹一口生气,他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取名亚当(希伯来语,意即“出自泥土”“被造者”)。上帝派他看守伊甸园,只见他一人独居,没有帮手,就趁他沉睡之际,从他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又把肉合起来,造成了一个女人。亚当醒来,看见那女人,高兴地

4、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亚当给她取名叫“夏娃”(希伯来语,意为“生命之源”“众生之母”)。两人赤身裸体,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伊甸园。6、分别给下面词中加点字注音。耶和华( ) 看守( ) 裸体( ) 肋骨( ) 7、文中的两处括号起的作用。8、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又把肉合起来,造成了一个女人。 B、人为破坏造成的新沙尘源,加重了沙尘暴迅速。C、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制造人类的方法。D、这种产品的实用价值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推广。9、选出下面表述不当的一项( )A、“出自泥土”、“被造者”、“夏娃”、“生命之源”、“众生之母”这几处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B、这是一段“上帝造人

5、”的神话故事。C、这段圣经故事中的“亚当”和“夏娃” 是创造人类的始祖。这是人们想像中美好的神话。D、这段旧约故事中的“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上帝。虽为神话,却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参考答案:一、w chng ch mn ju chn j 二、廷延 奔莽 僻辟 慨概 彩采三、1.神话 想像 幻想 2.神话 女娲造人四.1.大致、简单。 忍受,能支持。 极、极端的。 幽暗。2. 3.景物 表现出女娲造人工作的辛苦。4.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5. “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这句话就能体现出。6.y kn lu li 7.

6、补充说明 8.A 9.D 女娲造人课堂达标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娲(gu) 寂寞(m) 蓬勃(png) 莽莽(mng)B.澄澈(dng) 崛起(ju) 掺合(cn) 揉团(ru)C.气概(gi) 幽光(yu) 藤条(tng) 不堪(kn)D.溅落(jin) 挥洒(s) 泥潭(tn) 省事(shng)2.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下面文段中的横线上。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下一条枯藤,入一个泥潭里,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

7、围。捏 搅 伸 挥洒 拉3.“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这句话中“人”加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着重指出 D.讽刺或否定4.请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1)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神农炎帝坚忍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2)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但是被传为婚姻女神。5.“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为什么? 6.有人认为文章第一自然段与“女娲造人”关联不大,可以删掉。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7.你从本故事中悟到了什么道理?8.七年级(

8、1)班准备开展“追寻人类起源”的主题活动,现在邀请你参加。(1)请你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策划两项活动项目。项目一:搜索神话资料项目二:项目三:(2)欣赏下面两幅神话故事图,请你根据画面内容写出相应的神话故事名。 (3)根据人类进化论,人类将越来越神奇,请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描述一下未来地球人的形象。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

9、,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些丑陋的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

10、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这时候,池水又澄澈得能照见她的影儿,大地也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

11、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神通广大的女娲让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9.请你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不超过4个字)10.天是谁弄破的?他为什么把天弄破了? 11.女娲是怎样补天的?12.这段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13.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女娲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参考答案】1.D2.3.B4.(1)“发扬”和“继承”逻辑顺序不当,应该调换位置。 (2)把“但是”改为“因此”,因为“被传为婚姻女神”与前面的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5.不好,“绝妙”表示方法巧妙到了极点,而“奇妙”表示方法新奇,给人新颖的感觉,在文中,“绝妙”更妥帖。6.不能删掉。因为这

12、一自然段写的是女娲造人的大背景:在天地分开以后,由于没有人类而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女娲造人作铺垫。7.示例:人具有可贵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言之成理即可)8.(1)填写人类进化表探讨人类起源新学说;编写想象故事 (2)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3)示例:未来人的脑门特别大,思维能力强;双耳张开,能听到宇宙外的声音,脸部会有三只眼,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物,两肩会长出双翅,能边跑边飞。9.女娲补天10.水神共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神被打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就一头撞向作为撑天的柱子的不周山,柱子被撞断了,天就破了。11.她先在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

13、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12.不是真实的;它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13.有爱心,她给了她的孩子伟大的母爱,意志顽强。女娲造人同步检测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女娲( )开辟( )莽莽榛榛( )疲倦( )澄澈( ) 掘起( ) 幽光( ) 疲倦不堪( )踪迹( ) 绵延(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天辟地山川草木荒凉寂寞聪明美丽B兴高彩烈鸟兽虫鱼气宇非凡生气篷勃C各种各样神通广大世代绵延眉开眼笑D满心欢喜莽莽榛榛欢呼跳跃灵机一动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1)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2)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3)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4“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为什么?5有人认为文章第一自然段与“女娲造人”关联不大,可以删掉。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6关于神话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神话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B神话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反映。C神话是对当时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