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 文言文(2 师说)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1703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 文言文(2 师说)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专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 文言文(2 师说)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专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 文言文(2 师说)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专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 文言文(2 师说)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专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 文言文(2 师说)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 文言文(2 师说)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 文言文(2 师说)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文言文(2师说)李仕才1通假字(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_”,_(2)或师焉,或不焉 同“_”,_(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同“_”,_答案(1)授传授,教授(2)否表否定(3)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吾从而师之古义:_今义:因此就。(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_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5)年十七,好古文古义:_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6)今之众人古义:_今义:大家,许多人。(7)小学而大遗古义:_今义:初级正规的教育学校。

2、答案(1)求学的人。(2)用来的。(3)两个词,从,跟从;而,并且。(4)不一定。(5)秦汉的散文。(6)一般人。(7)小的方面学习。3一词多义(1)师(2)传(3)道 (4)惑(5)其(6)之(7)于答案(1)名词,老师/名词,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动词,学习/动词,从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从师(2)动词,传授/动词,流传/名词,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3)名词,儒家之道/名词,道理/名词,道德,学问/名词,道理/名词,风尚(4)名词,疑难问题/形容词,糊涂(5)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些)/人称代词,他们,指古之圣人/人称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3、(6)代词,指代人/代词,这/宾语前置标志/代词,这/助词,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代词,他/代词,翻译为“这些”(7)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介词,表示比较,比/介词,表示被动,受,被4词类活用(1)吾从而师之:_(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5)吾未见其明也:_(6)小学而大遗:_(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_(8)则耻师焉:_答案(1)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2)名词用作动词,不及(3)形容词用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4)形容词用作名词,圣明的人;愚

4、昧的人(5)形容词用作名词,明智的地方(6)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形容词用作名词,卑贱的人、低下的人;势盛位高的人(8)意动用法,以为耻5说出下列句式类型(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2)师不必贤于弟子:_(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4)不拘于时,学于余:_答案(1)宾语前置句,“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2)状语后置句(3)判断句(4)被动句6翻译句子(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_(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文:_(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文:_(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_(

5、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_答案(1)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2)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3)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这些人),这是很奇怪的啊!(4)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5)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明智的地方。(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文中泛指文字的诵读。(2)“士大夫之族”“士大夫”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

6、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士人”一般是指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3)“巫医乐师”古时巫、医不分,巫的职业为祝祷、占卜等,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4)“好古文”文中“古文”指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魏晋以后的骈体文盛行于世,其文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后反对骈体浮华,倡导古文。(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传,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一、语言基础及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孰能无惑(sh)苌弘(chn)经传(zhun) 针砭时弊(bin)B近谀(y) 句读(du)谄媚(chn) 不拘于时(j)C郯子(dn) 严谨(jn)或不焉(f

7、u) 惑之不解(hu)D老聃(dn) 贻之(y)师襄(xin) 以资切磋(chu)答案B解析A项“砭”读bin。C项“郯”读tn。D项“磋”读cu。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答案B解析B项副词,更加。A项名词,才能;形容词,高明,贤能。C项名词,道理;名词,风尚。D项动词,传授;名词,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3下列各句中,加点“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余嘉其能行古道C其贤不及孔子 D其可怪也欤答案D解析D项为副词,A、B、C三项均为代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所以

8、传道受业解惑也C吾从而师之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答案D解析D项古今同义,不与同列,不看作同类,表示鄙视。A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C项古义:两个词,从,跟从;而,并且。今义:因此就。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蹑足行伍之间 B师不必贤于弟子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忌不自信答案D解析D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B项介词结构后置句。C项判断句。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句读:文中泛指文字的诵读。B巫医乐师巫医:古代指以降神祈

9、祷为职业的人。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D士大夫之族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答案B解析巫医:古时巫、医不分,巫的职业为祝祷、占卜等,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其皆出于此乎?(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如是而已。答案(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3)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二、阅读理解训练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