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白杨礼赞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16869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白杨礼赞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白杨礼赞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白杨礼赞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白杨礼赞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白杨礼赞教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重点)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难点)【教学建议】白杨礼赞是一篇咏物抒怀的散文,表面写树,实则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精彩段落,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进行阅读迁移。情景导入新课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遥望过“墙角

2、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影。这节课我们将跟随茅盾到西北黄土高原走一走,感受白杨树的勃发英姿。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一初学课文,把握内容。1了解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字词积累。(1)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

3、,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3)释题:“礼”,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4)字词积累:字音字形主宰:(zi) 虬枝(qi) 婆娑(su)秀颀(q) 无边无垠(yn) 坦荡如砥(d)恹恹欲睡(ynyn)词语理解:主宰:支配。通常还有掌握、支配人或

4、事物的力量的意思。秀颀:美而高。颀,高。纵横决荡:纵横驰聘,冲杀突击。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出自陆游“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思考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1)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2)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3)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4)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5)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抒情线索:

5、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3找出文中多次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说一说“不平凡”的含义。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同。“不平凡”就是伟大,极普通就是很平凡。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显示它很平常;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显示它是不平凡的。4白杨树的“不平凡”各表现在哪几方面,各突出了白杨树的什么美?具体从三方面赞颂:生长环境不平凡景色美;外部形态不平凡形象美;内在气质不平凡精神美。最后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景到树,由树到人。达到托物言志目的。知识板块二研读课文,探究形

6、象。5朗读课文2、3段,思考:(1)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感觉:雄壮,伟大,单调。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2)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作铺垫。6朗读课文的5、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白杨树?分别用了哪些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外形特点?这一段对白杨树进行了细致描写,也就是象征手法中所说的,“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描写”,从干、枝、叶、皮的

7、描写中,含蓄地体现了人的“正直、团结、进取、质朴”精神。最后再写白杨树的总性格“倔强挺立”,突出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这是人的主观感受,是抽象的,精神的。文章写到这里已达到了由“景”到“树”的目的。7朗读课文7、8自然段,思考:白杨树的这些好品质又与哪些人的品格相似?作者这样反复赞美白杨树的目的究竟何在?与“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相似。作者反复赞美白杨树的目的是:歌颂和赞美“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和抗日军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知识板块三品读课文,总结全文。8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形象与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象征着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借此来歌颂党和人民群众,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树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贯穿全篇的。9体会文章的特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记叙、描写、抒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交流展示知识板块一:初学课文,把握内容。(对应第14题)知识板块二:研读课文,探究形象。(对应第57题)知识板块三:品读课文,总结全文。(对应第89题)当堂演练完成相应的练习题。课后反思1这节课我的收获:2仍存在的疑惑: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