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 岳麓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986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 岳麓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1新经济政策的作用2斯大林模式1933年中国对苏联实行五年计划的态度3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4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5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6综合7一、选择题1.1921年2月,列宁说:“这一年我们从农民那里得到了将近3亿普特粮食。如果没有这些粮食,工人阶级将怎么办?就是这样,他们也一直在挨饿!我们知道

2、,农民的处境是困难的,但没有其他办法能够改善这种状况要摆脱贫困,必须把工厂里的生产提高100倍。”列宁意在说明()A.农民要靠工人改善生活状况 B.苏俄决定采取新经济政策C.苏俄准备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D.苏俄大力推行余粮收集制解析:A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苏俄农民与工人都很贫困,农民“要摆脱贫困,必须把工厂里的生产提高100倍”,必需促进工业生产,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十月革命后,苏俄就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模式,C项表述错误;D项是十月革命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1921年废除。2.(2017湖南益阳调研)学者王听伟指出:“摒弃了试图直接由落后的农业国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构想,使

3、得俄国的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缓和了民众和苏维埃政府的矛盾,顺利渡过了这次危机。这是社会主义第一次伟大而成功的改革。”这一“成功的改革”是指()A.赫鲁晓夫的改革B.勃列日涅夫改革C.实施新经济政策D.实行农业集体化解析:C据材料中“直接由落后的农业国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然后列宁摒弃该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经济稳步发展,顺利渡过了危机,故答案为C项。【新知生成】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联)在经济上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在某些领域采取了资本主义的形式,以发展经济,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被动局面,缓和国内矛盾,巩固工农联盟,

4、巩固政权。新经济政策采取某些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不是真正的倒退。3.【新题速递】 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苏联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此言论()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了世界潮流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解析:BA项错在“世界潮流”,不符合史实;材料时间为1933年,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根据材料“五年计划上一大社会主义试验”,这是对苏联“五年计划”成果的认同,故答案为B项;材料只是认为苏联五年计划是人类全体

5、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没有说试验的推广范围,故C项不准确;材料未提及自由主义经济,故D项排除。4.(2017湖北七市调研)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上4年就完成了。这项“自上而下的革命”使苏联的工业产量大大增加虽然是以杀戮、饥荒和大批的人口迁移为代价。对于斯大林来说,前进的高昂代价是不重要的。他说,“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50年或100年”,“要么我们这么做,要么就完蛋。”这种情况说明在当时苏联()A.从事经济建设必然会导致流血牺牲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体现C.避免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D.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解析:DA项“必然”过于绝对;工业产量的增加“以杀戮、饥荒和大批的人口迁移

6、为代价”,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B项排除;世界性经济危机材料中未涉及,故C项排除;材料强调苏联以高昂代价换取工业的进步,甚至不惜以杀戮、饥荒和大批的人口迁移为代价,为的是保证落后国家的安全,说明国家利益至上,故答案为D项。5.(2017河南洛阳摸底)下表为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主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变化情况。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拖拉机不详42121电力15107432石油232121钢555432据此可知,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A.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B.片面发展重工业

7、的弊端暴露C.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D.农业机械化已基本实现解析:C材料时间及数据显示1928年后,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开展,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等多项工业指标排名迅速提升至世界前列,表明苏联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C项正确。6.沈志华教授根据苏联解密档案的研究结果提出:首先提出改革的是贝利亚(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党和国家的第二号领导人),然后是马林科夫(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政权的掌握者),最后才是赫鲁晓夫。沈教授意在说明()A.斯大林去世导致苏联改革出现B.苏联最早的改革出现于斯大林去世后C.改革是当时苏联领导人的共识D.斯大林去世后的改革是一脉相承关系解析: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的掌权者都

8、主张改革,这说明改革成为了当时苏联领导人的共识,故答案为C项。二、非选择题7.【经典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

9、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没有获得经济独立。因此,他们是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他们不太注意苏联人缺乏个人自由这一点,因为这些人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通常还享受不到这样的自由。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的

10、原因。(3)依据材料一、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苏联认识不同的原因。解析:第(1)问,大多数西方人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原因在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弊端即可。第(2)问,发展中国家以羡慕眼光看待苏联,原因在于二者之间的差距,一方面是苏联在“斯大林模式”指导下,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上的落后。第(3)问,对苏联认识不同的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苏联对比的差距,西方国家民主制度比较完善、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因此不太认可苏联;而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落后于苏联,因此苏联成为其羡

11、慕学习的对象。答案:(1)原因:苏联在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公民的自由权利得不到保障,法制不健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不合理;轻视民生,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文化上,教育和文化传媒受到政府的控制。(2)原因:苏联在短时期内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落后。(3)原因: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得到一定的保障;经济、科技、文化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看到了苏联民主、民生、民权方面存在的弊端。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落后,更关注苏联经济、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