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考点1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 岳麓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9788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考点1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考点1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考点1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考点1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考点1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 岳麓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对中国外贸的影响1价格革命2新航路开辟对英国制造业的影响3地理大发现的继续4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殖民扩张的主体5荷兰殖民扩张的影响6综合7一、选择题1.【新题速递】 “小白礁号”船体发掘出水文物(含石板材)共计1 050件,出水文物包含青花瓷、五彩瓷、紫砂壶、玉石印章、西班牙银币等。根据这些出土的文物,可以断定“小白礁号”沉船的时间可能是()A

2、.唐朝中后期B.两宋之交C.明朝初期 D.清朝中后期解析:D解题关键信息有青花瓷与西班牙银币,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元朝,排除A、B两项;西班牙银币说明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即明朝中后期,排除C项。所以只有D项符合题意。【新知生成】 明清之际大量白银流入我国,其原因分析首先是中国传统经济的继续发展,中国传统手工业的水平在当时居于先进地位;第二,中国传统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大;第三,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第四,工业革命前,西方国家与中国差距大。2.(2016湖南岳阳二模)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

3、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0515685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解析:C分析材料中14751597年的时间,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较快,而非“生产萎缩”,故A项错误;B项说法符合葡、西两国,英国通过殖民扩张,资本多用于工商业生产,故B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英国的消费品价格指数不断升高,商品价格不断升高,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使得大量的贵重金属流入欧洲,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了欧洲的价格革命,故C项正

4、确;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故D项错误。3.(2017湖北黄冈摸底)“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C.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D.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解析:D材料中西班牙“富于黄金”的原因在于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而非结果,排除A、B两项。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期不符,故C项错误;早期殖民帝国疏于生产,大量财富外流,导致其衰落,英国要避免衰落就不得不从事生产

5、,扩大出口,限制进口。故D项正确。【新知生成】 价格革命的多重影响:对于制造业发达国家来讲,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如英国;对于传统农业发达国家来说,是严重打击,比如西班牙,白银大量流入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自身很快衰落;对于传统贵族来讲,是致命打击,因为地租固定,价格飞涨,地租收入大减;对于工商业者来说,促进其迅猛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快速发展。4.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个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

6、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B.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C.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D.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解析:B水手的行为,体现了人性的高尚,故A项错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说明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故B项正确;“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说明商人并不是唯利是图,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商人的诚实,但“取决于诚实”的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5.据不完全统计,殖民地时期美洲各地普遍栽种的作物有247种,其中从欧洲移植的达199种。这一时期外来作物的种植()A.取代了美洲的本地品种B.反映了殖民者对美洲经济的掠夺C.推

7、动了经济全球化步伐D.反映了殖民扩张的主体是欧洲人解析: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美洲种植的外来作物绝大部分从欧洲移植,结合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可知,到美洲的主体是欧洲人,他们在美洲种植欧洲作物,故答案为D项。A项本身错误;B项材料未体现;材料现象是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表现,排除C项。6.17世纪,荷兰在国内创办了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政府还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的低税政策,维持物价低水平,保证社会大众的生活。与这些举措相关联的历史背景是()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解析:A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使得大量黄金、白银流入

8、欧洲,造成物价上涨,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当时世界性的商业大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荷兰有能力实施关注民生的措施,故A项正确;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1857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整,都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C、D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7云南昆明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

9、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东汉明帝时印度佛教也传入中国。史称:明帝“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丝绸之路”从西汉一直到以后的唐代一千多年中,始终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和人民加强联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香料贸易留给后世的遗产毁誉参半。寻觅香料的伟大航行揭开了这个星球的真实地理面貌,并启动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但也是因为香料,欧洲诸势力开始在世界各地攫取据点,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香料不仅将欧洲人送上发现与探索的航程,也提供了最终成长欧洲殖民帝国的种子。新食物和新贸易模式重新界定了美洲、非洲

10、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接着它们促使英国崛起,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哥伦布交换也促使欧亚大陆的人口分布改变。在中国,人口从1650年的1.4亿增加到1850年的4亿。长江盆地的高地森林被砍伐,以便腾出空间生产蓼蓝和黄麻,种植这两种植物的农民以玉米和番薯为生,因为它们在丘陵地长得很好。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往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分析“伟大航行”对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影响,并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明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可得出交往范围广;根据材料“丝绸之路从西汉一直到以后

11、的唐代一千多年中,始终是中西交通的要道”,可得出延续时间长;根据材料“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东汉明帝时印度佛教也传入中国”,可得出交流内容广泛,涉及技术、物种及文化交流,交流具有双向性;根据材料一“丝绸之路从西汉一直到以后的唐代一千多年中,始终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和人民加强联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可得出友好往来,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等。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

12、寻觅香料的伟大航行揭开了这个星球的真实地理面貌”可得出“伟大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根据材料二“欧洲诸势力开始在世界各地攫取据点,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香料不仅将欧洲人送上发现与探索的航程,也提供了最终成长欧洲殖民帝国的种子”,可得出“伟大航行”推动欧洲殖民扩张,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根据材料二“新食物和新贸易模式重新界定了美洲、非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接着它们促使英国崛起,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可得出“伟大航行”为西欧国家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准备了条件;根据材料二“在中国,人口从1650年的1.4亿增加到1850年的4亿”可得出“伟大航行”促进中国人口增加;由“长江盆地的高地森林被砍

13、伐,以便腾出空间生产蓼蓝和黄麻,种植这两种植物的农民以玉米和番薯为生”可得出“伟大航行”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种类,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但同时也使社会发展面临环境问题。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外交往经验教训,得出结论。答案:(1)特征:交往范围广;延续时间长;交流内容广泛,涉及技术、物种及文化交流;交流具有双向性;友好往来;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写出任意5点即可)(2)影响:对欧洲:证实了地圆学说,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推动欧洲殖民扩张,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为西欧国家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准备了条件。对中国: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种类,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促进中国人口增加;社会发展面临环境问题。原则:平等友好交往;互利互惠等。(言之有理即可)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