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725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13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

2、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2 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这一设想旨在强调()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性高于感觉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 D“美德即知识”3 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A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B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D否定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4 “这场运动更加强调了信仰的内在化与世俗性,从而将对上帝神圣的信仰落实到世俗的生活

3、世界,架起了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之间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是指()A因信称义 B理性科学C政教合一 D人性复苏5古希腊某著名学者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这说明该学者()A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B彻底否定了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主张认识自己,研究自我D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6 “它使几百万人改变了信仰的形式和对命运的认识,它提出了百家争鸣和信仰多样这两个问题:它培育了一种新的国家感,它提高了方言的地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通过促进向海外新世界的移民使西方和西方文明的

4、势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展。”文中的“它”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7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赞美成吉思汗:他又勇敢、贤明、富有、守信、遇事仁爱、公正、生性稳健、像大地的中心一般;他又年轻、活泼、坚强、善战、如朝廷中任何一个武士。其根本目的在于()A弘扬开明君主的统治B批判中国传统的文化C讴歌人性力量的伟大D推崇尚武轻文价值观8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

5、想的活动。”这个时代()A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C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D倡导知识即美德9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的兴起和学术的发展,开创了具有基督教唯物主义色彩的中世纪文学艺术。一系列文化创新工作,推动着欧洲文明的重建。据此说明,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统治()A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推动者B奠定了西方近代文化变革的基础C强化了欧洲社会的宗教神权D成为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先声10 下列对中外历史人物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选项观点理解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学说奠定了中国民主思想的基础B“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基督教统治下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认识你自

6、己”该思想成为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D“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该学派主张人人平等,要求废除奴隶制度11 伏尔泰对孔子称颂备至。他说:“孔子常说仁义,人们若实行此种道德,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什么争斗了。”他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伦理学说,教人以德,用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幸福的社会。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是()A伦理学说有助于法国社会稳定B儒家理性抑制了人们私欲膨胀C“仁义”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容D中西思想跨越时空、时代融合12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

7、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A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希腊集市广场是公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材料二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是扩大了的、四周

8、合围的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材料三15世纪以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显著增长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欧洲理想的城市格局一般包含在整体上被安排得相当和谐的大教堂、公共建筑和广场。意大利一些著名的教堂前部设计了宏大的广场,如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广场。法国巴黎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许多广场,这些广场连接周边的街道,拓展成为城市主要交通网。一些广场周围的土地被金融家们承租,开发成为商铺和住宅。18世纪中后期建造的路易十五广场(

9、现为协和广场)是巴黎最大的广场,它被作为国王骑马雕塑的背景而设计建造,60多位建筑家提交了设计方案并汇集成册为荣耀的路易十五而建立的不朽之作,1792年路易十五的雕塑被拆毁,1793年在这里处死了路易十六。摘编自(英)莫里斯城市形态史等1792年群众在路易十五广场烧毁国王宝座材料四地名是人类为便利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命定的地物或地域名称。地名使用过程中又不断地发生演变。北京市东城区部分地区地名演变表明清时明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新时期王府大街莫瑾循大街王府井大街人民路王府井商业步行街江米巷Legation Street (使馆街)东交民巷反帝路东交民巷台基厂二条胡同俱乐部路台基厂二条永

10、革路二条台基厂二条East Market(东市场)东单菜市场东单菜市场东方新天地商场注:英国人,泰晤士报驻华记者,长期担任北洋政府政治顾问。1917年由法国人建立,有大量外国商品销售,是当时京城少有“高档购物中心”。21世纪初合资兴办的亚洲最大综合性商业建筑群之一。(1)依据材料,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12分)(2)依据图文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广场在欧洲城市发展中发挥的功能。(10分)(3)以“近现代历史发展与地名变化”为主题,对表进行解读。(10分)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的学者把明末

11、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

12、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评价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分)答案1C 2B 3A 4A 5C 6B 7C 8C 9B 10C 11C 12A 13(1)不同特点:古希腊集市广场开放、随意;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封闭,规整。原因:在政治上,古希腊实行城邦制度,公民政治盛行;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思想文化上,古希腊孕育了人文精神;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尊卑纲常伦理。(2)宗教文化功能:中世纪以来基督教发展迅速,在欧洲居

13、于主导地位,广场成为基督教信徒集会、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交通和经济功能:15世纪以来城市工商业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人口众多,广场连接、汇集街道,也是商业场所;政治功能: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通过设计建造广场宣扬专制王权的伟大,另一方面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广场为社会活动和革命活动提供了场所。(3)示例一:清末民初,伴随着西方殖民侵略,西方的经济、文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出现了一批西方化、殖民化的地名;建国初期,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原有的西方化、殖民化地名得到纠正;“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用空洞的政治口号改造地名之风盛行;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全面进行,地名体

14、现出去政治化特征,经济和商业元素在地名中得到进一步体现。总之,地名的形成受到所在区域功能的影响,同时,地名的变化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关,折射出历史的变迁。示例二:地名记录着城市历史的变迁,也受到了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从政治和对外关系角度来看,北京地名在近代出现西化、殖民化的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得到纠正,“文革”时期革命化、政治化明显,到新时期去政治化、功能化。从经济、文化角度来看,地名在近代受到西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及经济全球化引发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也在地名变化中得到一定的体现。14第一种观点: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

15、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做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第二种观点:不同意材料的观点: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相似。理由: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同西方的启蒙思想一样,都是在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对封建专制下人性的思考。尽管由于中国明清没有西方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形成众多的思想家,但同样也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样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如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政德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