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检测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636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检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选题细目表考查知识点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1.物质的性质及分类1、282.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3、103.离子共存问题5、94.氧化还原反应4675.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方程式书写1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根据化合物

2、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化合物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根据氧化物的元素组成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BC D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根据酸分子中能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答案:D2(2016绍兴一中高三检验)通过复习总结,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Na2O、NaOH、Na2CO3、

3、NaCl、Na2SO4、Na2O2都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B简单非金属阴离子只有还原性,而金属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C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一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并伴有能量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就一定没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也没有能量变化解析:氯化钠中没有氧元素,不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A项错误;金属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如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B项正确;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同一化合价也可以对应几种氧化物,如NO2、N2O4等,C项错误;物理变化也可能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有能量变化,如氯化铵溶于水,有离子键的断裂,同时吸热,D项错误。

4、答案:B3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钠的水解:CO2H2O H2CO32OHB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gNH3H2O=AgOHNHC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2Cl2HH2Cl2D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2H=I22H2O解析: A项,CO应分步水解,故不正确;B项,滴加过量氨水后得不到沉淀,得到的是银氨溶液,故不正确;C项,电解氯化镁溶液时有OH生成,则同时应生成Mg(OH)2沉淀,故不正确。答案:D4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5、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解析:A选项呼吸面具中的过氧化钠通过与CO2和H2O反应来提供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B中电解氧化铝制备金属铝,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是氧化还原反应。C选项是合成氨反应,氮气与氢气生成氨气,是氧化还原反应。D选项是用铵盐与碱加热制氨气,属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答案:D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中:K、NH、Cl、NOBc(H)/c(OH)1010的溶液中:Na、NH、ClO、IC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Mg2、Al3、Br、SOD能溶解Al2O3的溶液中:Na、Ca2、HCO、N

6、O解析:A项,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中含有Fe3,与其他离子可以大量共存;B项,常温下,1010的溶液呈酸性,ClO与H不能大量共存,且ClO与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显碱性,Mg2、Al3不能大量存在;D项,能溶解Al2O3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无论酸性还是碱性条件下,HCO均不能大量存在。答案:A6已知: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MnO24HClMnCl2Cl22H2O。其中KMnO4和一般浓度的盐酸即可反应,K2Cr2O7需和较浓盐酸(6 molL

7、1)反应,MnO2需和浓盐酸(8 molL1)反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生成1 mol Cl2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C盐酸浓度越大,Cl的还原性越强D氧化性:KMnO4K2Cr2O7Cl2MnO2解析:越易反应,氧化剂氧化性越强,故KMnO4K2Cr2O7MnO2,根据反应氧化剂(MnO2)比氧化产物(Cl2)氧化性强。答案:D7MnO2的一些性质或用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个反应中MnO2均作氧化剂B足量MnO2与2 L 10 molL1 HCl共热,可生成5 mol Cl2C反应若生成1 mol Al2O3,则反应过程

8、中转移12 mol电子D反应中K2CO3和KNO3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解析:反应中二氧化锰作还原剂,A项错;足量MnO2与2 L 10 molL1 HCl共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不再进行,所以生成的氯气小于5 mol,B项错;反应若生成1 mol Al2O3,则反应过程中转移6 mol电子,C项错;反应:MnO2KNO3K2CO3=K2MnO4KNO2CO2,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8分)8(14分) 已知,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中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Cr,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1)已知Fe(CrO2)2中铬元

9、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价。(2)化学上可将某些盐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如Na2SiO3可写成Na2OSiO2,则Fe(CrO2)2可写成_。(3)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沉淀b两者均会发生丁达尔现象c分散质微粒可通过滤纸(4)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现将10 mL明胶的水溶液与5 mL NaBr溶液混合后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若要求只检验一种离子,就能证明Na、Br透过半透膜,写出检验该离子的实验方法:_。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计算。(2)解题的关键是根据Fe、C

10、r的化合价确定氧化物的化学式。(3)溶液很稳定,a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b错误。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和溶液中的溶质微粒都能透过滤纸,c正确。(4)因为离子半径r(Na)r(Br),若Br能透过半透膜,则Na必然也能透过半透膜,所以检验Br即可。答案:(1)2(2)FeOCr2O3(3)c(4)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向其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浅黄色沉淀产生,即证明Na、Br已透过半透膜9(2016唐山联考)(15分)某无色溶液,由Na、Ag、Ba2、Al3、AlO、MnO、CO、SO、SiO中的若干种组成(不考虑水的电离)。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取适量溶液,加入过量的盐酸

11、,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溶液;.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4HCO3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加热,也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乙。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 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2)由实验 可知原溶液中还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生成甲的离子方程式为_。(3)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乙的离子方程式为_。(4)原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检验该离子的方法是_。解析:加入过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溶液,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MnO、SiO,一定含有CO。有CO就一定不含Ag、Ba2、Al3,由于溶液呈电中

12、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Na。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4HCO3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Al(OH)3,它是AlO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Al3与HCO相互促进水解得到的,故原溶液中一定还含有AlO。答案:(1)MnO、SiO、Ag、Ba2、Al3CO、Na(2)AlO3HCOAl3=Al(OH)33CO2(3)2OHNHHCOBa2BaCO3NH32H2O(4)SO取白色沉淀乙少许,放入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或稀硝酸,若仍有部分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原溶液中有SO;若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则证明原溶液中无SO10. (14分)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lO、I2、SO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实验: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实验:向实验的溶液中加入4 mL 0.5 molL1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恰好完全褪去。(1)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实验的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3)以上实验说明,在酸性条件下ClO、I2、SO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解析:(1)在酸性环境中,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I氧化为I2,同时生成Cl和H2O:ClO2I2H=I2ClH2O。(2)实验中生成的I2具有氧化性,将SO氧化为SO,根据SO2eSO,0.002 mol Na2SO3失去电子(转移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