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训练 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05837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训练 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训练 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训练 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训练 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训练 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训练 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训练 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训练 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曲江对雨杜甫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注】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金钱会,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寮於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首联描绘了春云遮断苑

2、墙的景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覆”为全诗诗眼。B.“林花著雨胭脂湿”景中含情,既描绘出桃林著雨之态,也有触景伤情之感。C.诗人不说风吹水荇,却言“水荇牵风”,赋予水荇人格化动作,可谓用笔精妙。D.本诗先景后情,从雨前、雨中写到雨后,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曲江所见所思所感。E.本诗多处用典,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抚今追昔中有深沉的感慨。15.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

3、恐有音书作急烹。【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

4、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唐 岑参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注】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

5、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其那:怎奈。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

6、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曹操观沧海中“_,_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2015级高三上期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一)(一)、曲江对雨【答案】14AE15首联颔联动静结合,移情于景,表达出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以景物表达出诗人那种万分惆怅与凄苦之情,颈

7、联和尾联委婉表达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的忠君忧国之心和对国家美好前景的期盼之情,颈联讲龙武禁军今日龙辇已废,芙蓉殿里殿门深锁,无人焚香,一派荒凉景象。尾联描绘了一个君臣同欢、歌舞升平的宴饮嬉游之景。作者巧妙地用“何时”一词表现出自己的期盼。【解析】1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雨”是全诗的诗眼,前两联写曲江春雨图,紧扣标题中的“雨”字;后两联写“对雨”之思,触景生情;E项,“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理解错误,尾联写出了作者渴盼恩泽重沐,一展怀抱,令人伤感。15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前三联写景,作者借景抒情,解题时首先要明确景物的

8、特点,颈联是追忆与现实的对比,昔盛今衰的现实令人叹息,从而表现出一个爱国诗人对国家、君王的忧念之情;尾联用“何时”表达期盼,期盼的是皇上下诏赐宴,群臣聚会,歌舞升平。由此,作者的情感不言自明。(二)、行舟忆永和兄弟【答案】14B2分,E3分【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E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15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事情1分,对“

9、南来”的分析2分。意同即可。)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典故1分,答以“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的典故也可;分析2分。意同即可。)(三)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答案】14BD(解析:B 项“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说法错误,不是“不敢抱怨”,而是不必要抱怨,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D项“动静结合”说法错误)(选B 给2分,选D 给3分)15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

10、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每点2分,情感1分,分析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四、【答案】16(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解析】16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笔画要清晰,而字形与字义分不

11、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第(1)句的“澹”“竦”不能写错;第(2) 句的“复”共9画,不能多写一横。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2015级高三上期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题(二)命题人:刘安 叶欣 审题人:周月春(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雁门胡人歌 崔颢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注】代郡;这里指雁门。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

12、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15.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11分)唐崇徽公主手痕欧阳修故

13、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注】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鹃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呜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C.额联中

14、“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化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E.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怜惜到愤慨,戛然而止,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岁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15、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注】 爇(ru):焚烧。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B.首句中的“催”字形象地写出了光阴似箭的情形,也写出诗人的感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C.“雁默线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D.“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