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3470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脊轩志,归有光,归有光简历,1507年生于江苏昆山 8岁,丧母 23岁,娶妻魏氏 28岁,丧妻 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60岁,第九次应试中进士。任长兴县令 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1571年,去世,了解作者,在文学上,他博览群书,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 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桐城派的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 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一人而已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

2、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书斋,有追念祖先之意。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 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轩 漉 葺 垣 迨 爨 妪 妣 闺 扉 呱 阖 笏 扃 牖,xun,l,q,yun,di,cun,y,b,gu,fi,g,h,h,jing,yu,字 音,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统帅全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的一句话。它常常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眼:表明全文情感基调。 过渡:承上文“多可喜”,启下文“亦多可悲”。,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线索:,明线项脊轩的变迁; 暗线作者的悲喜情感。,合作研究: 此中心句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3、喜在何处?,第一段文本研习:轩中读书的乐趣,修补、美化前后的项脊轩有何不同特点?,作者居轩中读书、生活有何感受?,喜,前,后,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项脊轩,修缮,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杂植兰桂 庭阶寂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前后对比鲜明,喜爱之情深厚, 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 “万籁有声”乃是以动衬静笔法,因各种声音都能充盈于耳,反倒显得周围之寂静。深得唐人王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意境。,喜,项脊轩,稍为修葺使不

4、上漏,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杂植兰桂 庭阶寂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志趣高尚,心境恬淡,悲在何处?,悲在何处?,诸父异爨 回忆母亲 回忆祖母 怀念亡妻,家道衰落 颓败零乱,幼年丧母 痛失母爱,夫妻永诀 痛不欲生,殷殷期盼 终落成空,悲在何处?,诸父异爨,家道衰落 颓败零乱,内外多置小门墙, 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 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 已为墙, 凡再变矣。,门多了, 隔的是人心,家乱了, 分的是人心,墙实了, 冷的是人心,“始为篱,已为墙”其中的伤感与无奈不言自喻。用心读来,仿佛听到了归有光对自己分崩离析衰颓败落的家,发出的一声

5、无力的叹息,悲在何处?,回忆母亲,幼年丧母 痛失母爱,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慈爱,无微不至,关怀备至,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于母亲也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作者不禁潸然泪下。至于老姬,一则因为“先姬抚之甚厚”,二则也有感于母亲一片慈爱之心,所以也随之哭泣。这一笔明写老姬,实际上进一步赞美了母亲的品德。,悲在何处?,回忆祖母,殷殷期盼 终落成空,“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

6、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赞许,欣喜,殷切的期盼,自豪,骄傲,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悲痛 愧疚,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自己闭门苦读,多次遭火未焚,悲喜交加,悲在何处?,怀念亡妻,夫妻永诀 痛不欲生,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温馨,融洽,美满,幸福,室坏不修,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

7、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切景语皆情语,睹物思人,物是人非 触景生情,情何以堪,三世变迁、坎坷沧桑,项脊轩志,多可喜,亦,多可悲,(承上),修

8、葺前:,小旧破暗,修葺后:,明亮优美宁静,(启下),1、家庭分崩离析,2、悼念亡母,3、怀念祖母,补,1、回忆亡妻,2、借树忆妻,写作特色:,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3、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不事修饰,尽得风流” ),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清水芙蓉”胜过“浓妆牡丹”,细微之处见真情,平平淡淡才是真,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母亲,慈爱,祖母,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

9、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亡妻,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期望,恩爱,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人物,殷切 期望,细节描写:,环境,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幽静,“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南梁王籍,祖母,语言委婉含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不言情而情无限 言有尽而意无穷,小 结,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

10、 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d)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明王锡爵,总结,在这篇抒情散文中,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至情至妙。,鉴赏课文,借轩写人,借轩抒情,项脊轩成为全篇思想感情的一个纽结,是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这使作品结构严谨,而且情致幽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