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267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课题烛之武退秦师设计教师授课教师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背景及左传的相关常识;2. 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的写作特色之伏笔与照应;3. 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进而能对其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掌握文中重词语及特殊句式教法教具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目标定向1.了解作

2、者、背景及左传的相关常识;2.诵读课文,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3.研习第1段,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三、自学指导:(一)作者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姓左,名丘明。他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他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述夫子之志而作传,是为左氏春秋。相传他作的国语。司马迁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后人因其失明,称他为盲左。(二)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3、但仍未感化晋国。而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学案导学:教师导入确定目标学生阅读作者、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筛选重要信息,记忆。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三)文学常识1.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作者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

4、,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四十多年间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2.“春秋三传”: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 3.“春秋五霸”:春秋时代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通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四)文本探究1.阅读课文,探究以下问题问题1: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第1段:秦晋围郑,千钧一发。第2段:郑伯求贤,临危受命。第3段:夜访秦伯,智退秦师。第4段:晋候权衡,率师离郑。2.阅读第1段,完成以下问题问题2:解释加点的词语以其无礼于晋(因为)且贰于

5、楚也(从属二主)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问题3: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问题4: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四、合作交流五、解惑答疑六、总结升华七、当堂测试学生阅读文学常识的相关资料,筛选重要信息,记忆。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质疑学生自学探究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展示成果教师引导归纳教师或学生小结学生当堂测试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目标定向1.研习第2段,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研习第3段,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三、自学指导(

6、一)阅读第2段,完成以下问题问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如果)辞曰(推辞)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尚且)无能为也已(做;通“矣”)是寡人之过也(这;过错)子亦有不利焉 (表陈述语气)许之(答应)问题2: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问题3:郑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用原文回答。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二)阅读第3段,完成以下问题问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 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邻之厚,君之薄也 (

7、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增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共其乏困(通“供”,供给;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何厌之有 (通“餍”,满足) 既东封郑 (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学案导学:教师导入确定目标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质疑学生自学探究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若不阙秦 (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阙秦以利晋 (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唯君图之(希望;考虑)秦伯说 (通“悦”,高兴) 与郑人盟(名词活用为动词,结盟)戍之(戍守)问题2: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问

8、题3: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用原文回答(教师用书第32页)事理: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事实: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四、合作交流五、解惑答疑六、总结升华七、当堂测试1.解释句中“鄙”的意思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把当做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2.解释句中“许”的意思 许君焦、瑕 (答应) 杂然相许 (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先生,

9、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学生展示成果教师引导归纳教师或学生小结学生当堂测试学案导学:教师导入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二、目标定向1.研习第4段,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的写作特色之伏笔与照应。三、自学指导(一)阅读第4段,完成以下问题问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那人;到,到达)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失其所与,不知 (结交,亲附;通“智”,明智)以乱易整(代替)吾其还也(还是)亦去之(离开)问题2: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问题3: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用原文回答

1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二)阅读全文,完成以下问题问题4:分析烛之武的形象。概括: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志士: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

11、“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辩士: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邻国(晋国)。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予秦国的小小恩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就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确定目标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质疑学生自学探究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

12、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这样一来,“攻守之势易矣”。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心。问题5:在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请你们举几个表现卓越的语言艺术的例子。明确:唐雎不辱使命、毛遂自荐、张仪的三寸不烂之舌、苏秦的挂相印、诸葛亮舌战群儒、周恩来巧解外国记者的刁难等等。问题6:“伏笔与照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之一,请列举本文的“伏笔与照应”之处并分析。明确: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13、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为下文烛之武“夜缒而出”,出使并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四、合作交流五、解惑答疑六、总结升华七、当堂测试1.解释句中“微”的意思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 则名微而众寡 (小)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 (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国势衰微 (衰败)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地位卑贱) 见微知著 (隐蔽,不显露) 2.解释句中“敝”的意思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学生展示成果教师引导归纳教师或学生小结学生当堂测试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使史更敝衣草屦 (坏,破旧)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补充材料一、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二、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