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送董邵南序》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3449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送董邵南序》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送董邵南序》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送董邵南序》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送董邵南序》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送董邵南序》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送董邵南序【学习目标】1、掌握“以”“为”“适”“谢”“恶”等词在文中的用法。 2、了解“爱惜”“利器”等古今异议词在文中的用法。 3、体会文章通过抑扬转折的笔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 了解写作背景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上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藩镇割据一方,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路。韩愈坚决反对

2、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身怀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谋求出路,他欲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本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怀着复杂的心情写此赠序。【文本预习研读】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 )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 ),怀抱利器( ),郁郁适( )兹土。吾知其必有合( )也。董生勉( )乎哉! 夫以子之( )不遇时,苟( )慕义强仁( )皆爱惜( )焉,矧( )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

3、( )移易( ),吾恶( )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 )以吾子之行卜( )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 )子有所感矣。为( )我吊( )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 )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研读文本董生想去燕赵谋职的原因是什么?2.“吾知其必有合也”原因是什么?3文中两处“董生勉乎哉!”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4.韩愈是否赞同董邵南去燕赵(作者不欲董生助藩镇)?为什么? 5.这种劝阻的意思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呢? 总结本文语言蕴藉含蓄,曲折达意。1、本意要贬低河北的藩镇割据,可是他欲抑先扬,先赞美那里古时”多感慨悲歌之士”,然后才说风俗随着政治教化改变,含蓄地贬低了当时的河北藩镇2,最后要董生去吊乐毅墓,还要那些怀才不遇的“屠狗者”出来为朝廷做事,对董生的去与留虽未提及,但也不言自明了,名为送别,实则挽留, 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