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2913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 课时作业6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栏杆拍遍神鸦社鼓远目嬴取B犹愁风雨金戈铁马天际可堪C红巾翠袖邪阳草树吴钩季鹰D千里清秋气吞万里登临烽火解析:A.嬴赢;B.犹忧;C.邪斜。答案:D2对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

2、,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解析:B.“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风流”指英雄业绩;D.“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答案:A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B.C. D.解析:A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B项“多情”,多愁善感;有情人。C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D项“风流”都是指有功业有文采的人。答案:B4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解析:“红巾翠袖”是年轻女子的装束,用服装代人,这是借代修辞。答案:A5由于受诗词格律的

3、限制,诗词中的句子中常有倒置的词序。下列选项中全属于这一情况的一组是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雁自回时,月满西楼早生华发A BC D解析: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为“神游故国”;为“应笑我多情”;为“华发早生”。答案:C6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古战场。B“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D“吴钩”指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解析:应为儒者的装束。答案:C7下列诗句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相似的一项是()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

4、,春山一路鸟空啼。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例句写景抒情,充满对古人已去、世事已非的感慨。A项,写春景,抒写春来无人赏的感慨;B项,写寒食节,寒食节家家禁烟火,而汉宫却传蜡烛,富含讽喻之意;C项,写宫女的幽怨,揭露皇帝生活的腐化;D项,与例句意境同。答案:D8下列词句中有关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中运用了晋朝人张翰闻秋风而归故乡的典故。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句中运用了三国时刘

5、备拜访陈登的故事。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中运用了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伐北魏的典故。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了赵国老将廉颇的典故,是用来隐喻自己的。解析:B项中“刘备拜访陈登”错,应是“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拜访陈登”。答案:B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910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

6、确的一项是()A词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B词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C下阕借三个历史人物表明自己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抱负才气。D作者运用典故,实质上是借助于古人的事迹,表明自己国破家亡时想保家卫国却又不能实现的愤慨。解析:“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不对,是实景而非想象。答案:A10

7、试从情景结合的角度赏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答:_解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三句描述的画面,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最后再对情景结合的效果加以分析即可。答案: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夕阳残照里,近景是独登高楼的游子,远景为掉队独飞的孤雁。残阳如血,倦鸟悲鸣,游子思归,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高度凝练,让人不禁联想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国势衰微,故土难收,知音寥落。作者将这种种难言之痛以一幅高度凝练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言有尽而意无穷。(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112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8、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抵御外侮。B紧承“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心和声威,暗示出词人杀敌报国的决心。C下片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

9、景,揭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的恶果。解析:C项,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之事,表达了词人虽积极主张抗金,但又强调必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盲目草率的观点。答案:C12辛弃疾在本词开头写的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写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试分析两位词人所使用意象的异同。答:_解析:辛弃疾和苏轼在意象的选择上有相似点,都选择了“江山”和“英雄”,但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辛弃疾侧重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苏轼侧重抒发个人的孤独、惆怅之感。答案:相同点:都选择了“江山(大江)”“英雄(风流人物)”。不同点:辛弃疾的“千古江山,英雄无

10、觅孙仲谋处”说的是能够掌握和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少,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苏轼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的是时间的无情,抒发的是个人的惆怅。三、语言表达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直抒胸臆,借用动作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_,_,_,_。(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用快要西沉的夕阳比喻南宋国势衰颓,以声声哀鸣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表达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的句子是:_,_,_。(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名句是:_,_,_?(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

11、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现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的句子是:_:_,_?答案:(1)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4下面一段文字部分句子语序不当,请作调整。(字数不得增减)辛弃疾,名弃疾,但从他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看,是没有什么疾病的。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春色,写相思,写美人,但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借美人反映现实,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从而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_答案:将“使枪

12、舞剑的勃勃英姿”与“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换位将“写美人”与“写相思”换位将“借美人反映现实”与“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换位15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概括辛弃疾不被朝廷重用的原因。不超过30个字。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选自宋史)答:_答案:个人原因:为人刚直,不擅迎合。朝廷原因:软弱议和,不纳直言。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和压缩语段的能力。作答时,需要紧扣“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及“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分别作答。参考译文:乾道六年,孝宗召大臣们在延和殿讨论军政事宜。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在恢复中原的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于是论述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提出自己的观点,刚强正直,不迎合他人。(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逆顺的道理、消长的形势、战术的长短、地形的要害,陈述得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刚和金讲和,(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第二课时拓展提升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遥岑远目(眺望远处的山岭)倩何人唤取(含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