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02101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15 岳麓版必修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外交方针的制定,二、外交成就的取得,知识结构,背景,具体方针,第一次建交高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 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 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 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 和平

2、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课标要求:,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政策及成就。 二、打开外交新局面: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成就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新时期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在外交活动中所取得的成就。,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旧中国屈辱外交纪实录】,一、建国初期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外交与近代中国外交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惧怕帝国

3、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新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毛泽东选集,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之初,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大阵营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一、建国初期的中国外交,1.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另起炉灶”

4、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 “一边倒” 就是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你知道建国初期“三大政策”的含义吗?,“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一、建国初期的中国外交 3.建国初期主要外交成果 (1)建国一周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 (4)参加万隆会议,1949年12月,毛泽

5、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3、建国初期主要外交成果,1949年, 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苏联,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 。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和封锁中国的政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 (2)提出: (3)内容: (4)影响:,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1.背景:,2.提出:,1953年,周恩来

6、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认并倡导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协定。宋庆龄、董必武等中国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3.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核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保证: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条件:平等互利 目标:和平共处,国内: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 基本准则,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和平共处五项

7、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不管国际风云变幻万千,国际力量格局组合多变,中国外交总是以之“不变”来应对外部环境之“多变”。 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方方面面的关系。 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经济关系。,开放性:五项原则是和平的,也是发展的,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如何理解它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合作探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三大政策鲜明地体现了倒向社会主义

8、一边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是对“一边倒”政策的突破和发展.,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上图为周总理一行步入会场,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 国地位参加的重要的 国际会议,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求同存异,同: 异:,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求同: 共同的发展目的,存异:

9、保存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一、建国初期的中国外交 1.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3.建国初期主要外交成果 (1)建国一周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 (4)参加万隆会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历史性的握手 (1)中美关系的改善,背景,历程,(2)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联合声明,(3)影响,打开外交新局面 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二、 70年代外交成就打开外交新局面,视频: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弱 (2)亚非拉发展

10、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增强 (3)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其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美国阻挠新中国进入联合国,该席位一直由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政权控制,新中国政权建立后一直没能恢复。,(2)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原因是什么?,(1)为什么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意义:,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高。,、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历史性的握手 (1)中美关系的改善,背景,历程,(2)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联合声明,(3)影响,打开外交新局面 西方国

11、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二、 70年代外交成就打开外交新局面,你知道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吗?,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一: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材料三: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

12、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2、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1)美国: 长期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自身经济实力下降,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在美苏争霸中面临苏联的严峻挑战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中国: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有利于改善国际地位 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

13、愿意和他谈“。,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基辛格,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有史以来第一 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松。,周恩来:“总统 先生,你把手伸过 了世界最辽阔的海 洋和我握手,25年 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感 到很荣幸,终于来 到了你们伟大的国 家。”,历史性的握手,1978年5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博士。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1979年1月1日

14、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1)1971年4月,乒乓外交 (2)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3)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4)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 (5)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72年9月,周恩来同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 荣会谈。随后签署中日 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 束战争状态,建立外交关 系。,1972年9月27日,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 海接见

15、日本内阁总 理大臣田中角荣。,3、中日关系的改善 (1)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中美联合公报震动了日本; 主张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田中角荣当选首相。 (2)过程: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定中日联合声明,4、中美、中日建交的影响: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纷纷与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1971.10;第26届联大) 2、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美正式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美联合公

16、报的发表 4、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国际热潮;,复习巩固: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经济),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地区性组织的外交活动: 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2002年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新时期外交的四项原则: 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2、主要表现:,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 贸组织。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 世贸组织成员。,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 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