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10 谈中国诗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98879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10 谈中国诗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10 谈中国诗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10 谈中国诗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10 谈中国诗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10 谈中国诗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谈中国诗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2、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

3、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

4、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解析:BA项,“缺

5、少理性”的表述原文没有。C项,“都认为合理利用”错。原文是“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这只是荀子的观点。D项,“消极”原文无此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B.文章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C.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D.文章前三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第四段的“生态伦理实践”。解析:B“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错。3.根据原文

6、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B.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C.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D.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解析:D孟子是赞成“适度消费”的。“适度消费”是指消费不得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也不可破坏“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所以,选项中的“连续消费”有可能是适度的,也有可能是过度的,不能全部用“减少”来表述。二、语言运用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

7、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磷是有关生命和思想的物质。骨头里含有磷,它决定着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才能使脑细胞正常地工作。食物里缺乏磷, 。怪不得身体衰弱的人和康复期的病人,要服用含磷的药物。不但人需要磷, 。在开口狭窄的港湾里撒上磷的化合物,就会使细小的水藻和别的微生物很快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就提高了。解析:语段主要介绍“磷”对生命的作用,第一个空格前介绍了“磷”决定了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空格后的内容是让脑细胞正常地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空格的内容应该与“大脑中也要有磷”相关;第二个空格,空格前是“食物里缺乏磷”,空格后写衰弱的人和病人须服

8、用含“磷”的药物,由此可知空格的内容应该填写缺乏磷会造成的后果;第三个空格,从后文看,在港湾里撒磷的化合物,会使水藻和微生物快速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会提高,可以看出空格处应该填写与“其他生物也需要磷”相关的内容。答案:大脑中含有足够的磷就会使整个机体衰弱下去(或“生命体就会衰弱下去”)其他生物也需要(或“其他生命体也需要”)(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5.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种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赵县参观“千

9、年彩虹”赵州桥。我是导游,希望大家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解说词)(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4)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育处找李干事认领。(招领启事)(1)将改为(2)将改为(3)将改为(4)将改为解析:(1)和(2)两处都考查谦敬运用。(3)考查文体特征,也涉及得体的知识。(4)考查应用文应注意事项。答案:(1)将“莅临现场”改为“踊跃报名”。(2)谦敬不得体,可将“尊称”改为“称呼”。(3)将“全部”改为“全都”。(4)将“48元

10、”改为“若干”。三、创意微写作6.钱钟书在文中形象地阐释了中国诗的特征:以抒情为主,富于暗示等。请结合“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句诗,借助合理的想象,用动情的笔墨描写出杜甫登岳阳楼的情境。要求:描写和抒情相结合;使用第一人称;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200字左右。写作提示:要运用第一人称,要结合诗人的经历写出诗句中饱含的情感,要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例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只见眼前湖水白茫茫一片,恰如我满腹的心事没有头绪。我倚靠着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既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我心中却出现了叛军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

11、情景。唉,苦涩的泪水顺腮而下。站在这里,看看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想想国家,战争未平,社稷多难。我既为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而悲伤,更为国家的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痛。四、知识讲堂第一人称叙事法第一人称是叙述者直接叙述“我”“我们”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运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特别是发展线索比较单纯的事件,用“我”来穿针引线,比较容易组织材料。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情,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1.注意叙事的典型性和独特性既然是“我”,讲述的都必须是自身的故事。虚构的时候必须不脱离实际

12、并力争独特。一旦虚构出了漏洞,考试作文的分数就会大打折扣。作文本身的真实和感人,必须是独特的。2.注意抒情的扣题、人称与主题的关联作文的结构通常是“总分总”。末尾的一段,就是用来抒情的。也就是说,无论你怎么写作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么一个设想:人称加抒情,抒情是围绕题目关键字的抒情。3.必须有适量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在记叙文中,要想使文章更加生动,除了文章框架的完整和合理外,细处的描写十分关键。房子建成了,还不能住,因为必须要装修。而描写,就是房子的装修。在几种描写中,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最关键的。在描写时,必须不能脱离“我”,心理描写,也必须是“我”的心理。把“我”的心理写到位了,既扣题又生动,作文就容易得高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