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湘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9820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湘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湘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湘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湘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湘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湘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湘教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习目标】1知道外国文化中对人口文化的影响。2知道中国人口文化发生哪些转变以及转变的原因。【活动过程】活动一:阅读案例,完成相关活动。案例一:爱尔兰人口约374.4万,是欧盟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国际之一,首都都柏林。早在1926年,爱尔兰妇女的平均婚龄便高达29.1岁,超过了当代提倡晚婚的其他所有国家。根据1951年的人口普查,50岁女性从未结过婚的占同龄女性的26%,在爱尔兰,由于女性晚婚而少数的孩子,在数量上超过因避孕而少生的孩子。爱尔兰

2、:爱尔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reland ),简称爱尔兰,位于欧洲西北部的爱尔兰岛上。面积7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 万,是欧盟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绝大部分为爱尔兰人。主要宗教是罗马天主教,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5。爱尔兰语为第一国语,英语为第二国语。在爱尔兰,大部分人讲英语,贸易合同和函电均用英语。政府文件同时用英语和爱尔兰语两种文字发展。货币是爱尔兰镑Irish Pound ,辅币为便土Pence.首都,都柏林(Dublin),主要商业区在南岸,主街奥康纳街宽达50米,为欧洲最宽大最宏伟的街道之一。案例二:约85%以上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认为避孕为不道

3、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口将增至1.7亿左右,比现在翻一番。1 以上两段文字材料说明了什么?2 哪些文化差异对人口出生率有很大的影响?分别如何影响?案例三: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其基本教义有“四谛”、“六道轮回”等。一向鼓吹出家遁世、轻生乐死、厌弃生育,对人口再生产的态度十分消极。近代以来,在汉族地区,宗教的影响趋于衰微(佛教在生育、孝道等问题上已向儒家思想靠拢),但在少数民族中,宗教仍有影响,如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教,云南南部的

4、佛教,内蒙古,藏青地区的喇嘛教等。伊斯兰教一向对生育持促进态度,迄今有关民族出生率仍较高。喇嘛教对人口再生产则有消极影响。曾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前“蒙古地区极力推崇和提倡喇嘛教,使蒙古族近半数的男性人口成为不事生产和生育的喇嘛,这是蒙古族人口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 西藏、青海的情况也完全类似。清代后期是喇嘛教的峰巅时期,进入民国已逐渐衰退,但直到1940年前后,被禁止娶妻生育的喇嘛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仍居高不下:锡林郭勒盟各旗平均为42,阿拉善旗为45,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翼前旗高达60。西藏在清代时僧、尼占总人口1/4,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仍占到1/10。很显然,这种状态对人口再生产是极其不利的,

5、许多人家往往传不到三四代就绝了户,民族也处在慢性自杀式的萎缩状态中。3结合材料填写下列表格文化差异现 象出生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婚俗初婚年龄大小婚姻稳定程度宗教活动二:阅读案例,完成相关活动。案例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为了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对人口问题的特别关注,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时至今天,世界人口已达63.8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3年底,中国总人口已近13亿。案例二: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8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但

6、分布的格局极不平衡,人口密度最高的上海是每平方千米2118人,而西藏每平方千米只有1.8人。按照胡焕庸线,我国的东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43%,居住着全国人口的94.4%,而西北半壁占57%的国土只居住着5.6%的人口。这种不平衡的态势更加重了中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案例三:目前,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从总体上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文盲率为6.72%,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还比较低,初中毕业生能进入高中的只有30%,而高中毕业生进入各类大学的则只有30%左右。我国的大学入学率只有美国和加拿大的1/20。平均每1万人口中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日本是中国的530倍,德国是中国的236倍。尽管我国拥有

7、一批世界上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但数量极少,人口总体的文化程度(12岁及以上人口)1964年为2.3年,1982年为4.6年,1987年为5.1年,1990年上升为5.5年,只接近小学水平。1.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人口面临着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无关系?试举例说明。2.你认为目前我国民众的人口观、婚育观和传统观念相比有了哪些变化?活动三:地域文化与人口决策探讨材料一: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城乡二元制壁垒的打破,人们选择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选择范围越来越大,青年人的婚姻选择自由度也越来越大。材料二:现代生物学研究证明,控制人类遗传性状的主要物质在细胞

8、核内染色体上的脱氧核糖核酸(DNA),DNA上的基因传给后代,决定了后代的遗传性状。基因中,有的是正常的,也有一些是致病和致畸基因。致病与致畸基因又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引起的疾病分为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必须夫妇双方都含有这一致病基因,下一代才发病;如果只有一方有,另一方没有,则下一代不发病,而只是携带这一基因。血缘关系越近,特别是近亲结婚,由于他们大部分基因来自同一祖先,两个相同的致病基因碰在一起的机会就越多,隐性遗传病的发生率就越高。相反,血缘关系越远,夫妇所生育的子女中,两个相同致病基因碰到一起的机会就越小,隐性遗传病的发生率就越低。阅读以上材料,请你决策:目前我

9、国有些因地理区位优势或其他某些原因先富裕起来的农村,有很多到了婚嫁年龄的女孩子害怕嫁到外村失去已有的优越条件,不愿意嫁到外村去,再加上“亲上加亲”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女嫁不出村”的现象。这种现象对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有什么影响?政府应采取什么对策?活动四:在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的增殖。在当代,人口压力十分沉重,适当晚婚有利于降低生育率。我国封建时代有早婚的习俗,唐朝男十五、女十三听婚嫁;宋明清时期男十六、女十四可以嫁娶;我国台湾“民法典”规定:“男未满十八岁,女未满十六岁者,不得结婚。”我国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

10、、文化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接受能力相适应。1980年修改婚姻法时,一方面考虑适当提高法定婚龄有利于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以及计划生育工作;同时也注意到法定婚龄过高,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也脱离群众、脱离农村实际。因此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生育观: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多子多福”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改革开放以后: “只生一个好” “男女都一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11、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职业观: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学而优则仕” 、“仕、农、工、商”;改革开放以后: “全民皆商”“士”“农”“工”“商”是人们当时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士”是统治阶级,“农”被尊称为财富(粮食)的制造者,“工商业者”则被称为不造财富(粮食)而被贬斥。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从事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无农不稳”

12、“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的新观念。居住观: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安土重迁” “父母在,不远游;改革开放以后:“四海为家” 。1封建社会为什么会有“多子多福”的思想?2.封建社会为什么重农抑商?3.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自己的祖辈、父辈以及同辈人的人口文化的转变。4.总结出我国人口文化发生了哪些转变?【课堂反馈】1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C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D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2.以下关于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山峰、河流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山川林木一旦经过人类开

13、发成为景观,就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茹毛饮血的饮食本能也是文化 人们将食物加工成适合人类需要的食品,这一现象及产生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构成了饮食文化A BC D3“四海为家”对人口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人口迁移 B调整了人口分布 C提高了人口素质 D增加了人口出生率4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5属于目前我国婚俗时尚的是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男孩女孩都是后代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14、 只生一个好A B C D6“学而优则仕”中的“仕”是指 ( )A商人 B农民 C工人 D官吏二、判断题7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8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前者称为物质文化,后者称为精神文化。9文化只影响人的素质,不影响人的生育观念。三、综合题10比较我国南方和北方文化事物和现象方面的差异,回答以下问题(1)填写下列表格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主要油料作物主要糖料作物主要能源传统交通工具饮食习惯住宅特点运动项目北方南方(2)表中所示的文化事物,属于物质文化事物的有 ,属于精神文化事物的有 。(3)简要说明南北文化事物的差异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