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83648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新闻两则第一课时主备人: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体会语言的准确精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方法指导: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学习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

2、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课前背诵:清平乐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3、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自主探究1、背景简介: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军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我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我南进。 年月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月日晚和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百万雄师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

4、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国民党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简介“新闻”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用)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今天讲此种)新闻(消息)的特点: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合理”也不行)及时(时间性强)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整体感知课文检查预习(正音

5、、解词)荻 港锐不可当 溃 退要塞 歼 灭芜 湖阻遏 简介背景资料快速默读课文,看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了解新闻的结构及其作用 消息结构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者必不可少)标题:新闻内容的提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三标齐全,或只有主标。(前)引标:交待背景,点明中心。(中)主标。(后)副标:概括主要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导语:一般是正文第一句或第一段,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大都是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较详细了解新闻的内容)主体:紧接导语进行补充和发展,具体展开事实,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消息的躯干)(更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分析本消息的结构:(结合课文让学生理

6、解消息的文体知识)电头():是发布消息、电讯的固定格式,具体交待发布消息的单位、发电时间和地点。【附】:新华社即新华通讯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总社设在北京,在各省、市和自治区都设分社,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分社或派驻记者,向国内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和新闻图片,并向国外发布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本文电头中发电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标题:以凝练的语言,不仅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而且“百万”“横渡”写得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导语:句概述主要事件(渡江胜利)句在地点上作补充“百万大军”(人数之多),排山倒海,无坚不摧。“一千余里”(区域

7、之广)。“均是”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本文导语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它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洋溢着胜利豪情。主体:再读课文,找出本新闻六要素(即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两则 导学案 第二课时【问题探究】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消息主要用概括叙述,有时可在叙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请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两方面原因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体会本文语

8、言特色:做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自主探究1、在文中圈出新闻的六要素2、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3、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概括出个层大意。4、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而是们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二、课堂练习写一条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新事(当堂讲评)如:我校田径运动场重修,今年九月可交付使用要求:标题醒目、恰当内容绝对真实导语有概括性、准确性语言简洁新 闻 两 则 练案一、基础部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横渡(hn) 歼灭(qin) B.锐不可当(dn) 要塞(si)C.阻遏(ji) 鄂() D.绥靖

9、(su jn)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1) 横( )渡长江 蛮横( )(2) 江阴要塞( ) 敷衍塞( )责 暖瓶塞( )子(3)jin( ) 灭敌人 化xin( ) qin( ) 陌3.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4.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A.标题 主体 结尾 B.标题 导语 主体C.标题 时间 正文 D.标题 时间 人物5.填空。(1)新闻也叫- ,是报纸、广播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 地报道国内外 发生的有社会价

10、值的事实。(2)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3)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4)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一般以 为主,也可以适当做些- ,还可穿插适当的 和- 。四、阅读与简析(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1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_2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报道的事实的词语是:_3将文中的“大军”改为“军队”,“冲破”改为“攻进”,“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_(二)读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大学,完成文后各题。 致富不忘求知 更望知识富有专业

11、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本报彭泽讯 张金扬、记者朱晓峰报道:盛夏7月,鼓泽县爆发出一则新闻:龙城镇马湖村青年、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和爱人高晓华,同时接到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夫妻双双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该校新闻学系经济新闻专业,自费攻读经济新闻理论。日前,记者来到王求晓家采访了他们。今年36岁的王求晓和33岁的高晓华,有10多年的驾船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1984年购买了两艘110吨位的机帆船,同时代管村里5艘机帆船,担任马湖村农民船队队长。他常年驾驶机帆船,装载着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武汉,跑江浙,闯上海,航线遍及10多个省市,每年纯收入数万元。王求晓劳动致富后并不满

12、足,他有新的追求。他说:“金钱上、物质上的富有是暂时的、有限的,精神上、知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它是金钱买不到的。”王求晓和高晓华分别于1966年初中和小学毕业,在学业上是被耽误了的一代。他们在多年的驾船生涯中,深感搞经营、办企业,仅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必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理论,只有学了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致富。近几年,王求晓买了许多有关专业书籍,订阅了不少报刊,夫妻刻苦自学,潜心钻研,互相帮助,进步很快。今年5月,他俩一试身手,勇敢地参加了全国高等院校成人自学考试。辛勤的汗水浇开了“并蒂莲”,王求晓夫妻双双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7月,当他们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不已,喜泪盈眶。王求晓夫妇将于9月初启程赴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他俩准备把家里的两艘机帆般承包给乡亲们管理。王求晓仍兼任马湖村农民船队名誉队长,他将在北京通过通信工具,为船队出谋献策,传递经济信息。他表示:在校努力学好本领,毕业后,回来更好地为家乡建设出力。1 一般新闻常用的标准有多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