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1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83577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1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1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1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1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本学期,学校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我们初二八年级语文组讲的是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回顾这节课,我认为自己有以下优点值得肯定:一、 教学目标明确、度量安排合理,重难点突出。我为本课指定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2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学习几种说明方法。4.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

2、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这几个目标符合新课标的“三维标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其中重点是抓特征、明方法和品语言,难点是理顺序。而情感教育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二、 多媒体运用恰当本课的多媒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环节中: 在教学的重要环节中运用:理顺序和抓特征时,展示了要探究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在抓住赵州桥特征后展示了桥的图片,增强感性认识,初步体会桥的建筑美。在明方法和品语言的环节中,大屏幕例子在先,教师和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训练,并对知识点做相应补充,使学生系统完整的掌握说明文的知识点。三、 讲授与探究结合,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知识点主要由老师讲授完成,训练部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提取重要信息、分析句段关系、学会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并基本上熟悉答题语言表述的标准。四、 教学语言规范、得体五、 体现创新1. 在品语言环节,以往我只是按部就班的强调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也是说明文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次再读课文,我意识到其实说明文的语言也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所以上课时我特意作了补充:“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一句中的动词“横跨”既准确又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桥的雄伟。而“石拱桥就像虹”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本身就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了石拱桥呈弧形形式优美的特点。这样处理,使学生既抓住了说

4、明文语言准确的主要特点,同时也领会了它语言的生动,从而完整的把握了这一知识点。2. “感受桥之美,体会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韵味”这一点也是这次讲课是我的创新。尽管说明文相对于记叙文来说,更多的是客观介绍与阐释,但其中的文化内涵不容忽视。尤其是本册的这一单元,所选文章在介绍建筑特点的同时,都无一例外的包含着文化意蕴六、不足之处由于受到多媒体课件的限制,教师没能深入到学生中及时指导。再有,一些训练环节处理的太仓促,比如“明方法”时,应由教师把文中的典型例题列举出,再由学生分析判断,提高训练效果。应把答题的语言表述问题,通过示范再训练的形式使学生易于入手,有章可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听了同组的两位老师讲课,既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理论到实践形成系列指导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是我努力追求的境界。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