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1 七律长征(无答案)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83565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1 七律长征(无答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 七律长征(无答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 七律长征(无答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 七律长征(无答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 七律长征(无答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1 七律长征(无答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1 七律长征(无答案) 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七律 长征教师“个备”或学生笔记栏【学习目标】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重点、难点】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课前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逶迤( ) 磅礴( ) 岷山( )2、解释词语。逶迤: 磅礴: 3、查找资料,介绍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学习过程】一、导入:由毛泽东沁园春 七律雪导入课文。二、背景介

2、绍。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汉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三、文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四、检查预习。五、指导朗读。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

3、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学生齐读课文。六、整体感知。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讨论交流后明确。七、文本赏析。1、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的作用。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采用到修辞及其作用。3、怎样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与“寒”?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八、合作探究。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明确:五幅“征难图

4、”: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明确:轻快豪迈、气度不凡九、总结归纳1、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

5、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2、艺术特色:巧用夸张,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当堂训练】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六月雪我们艰难地走了一夜,直到天亮还没有到达山腰。前面传来休息的命令。我们在道旁停下来,吃了点炒面,又继续前进。越向上走,山势越陡,小道儿几乎要笔立起来了。山路虽然由前面的部队作了一番修补;但是骡马走起来,仍然相当不便。道旁绝壁上悬着的石块,若不注意撞到了就有砸破脑袋的危险。山涧里的水,湍急地向下倾

6、泻着,溅起几尺高的白沫子,发出哗哗的吼声,真叫人胆寒。将近中午,我们才爬上半山腰。刚一拐弯,便见到两座高山,好像要紧紧地偎依在一起似的,把小道夹在中间。两边石壁上伸出几棵葱绿的青松,路旁青嫩的小草刚长了两寸高,几棵黄色的小花骄傲地随着温和的山风摆动。这里完全是一片春天的景色。而背阴的地方,微风徐来,凉爽宜人,又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使人完全忘记了当时正是夏天。又往上走了两个小时,就好像进入了冬天。白皑皑的积雪,越来越厚,道路滑溜溜的,行动更困难了。走在我后面的一个贵州籍同志,由于年岁大,身体弱,越走越喘,越走越吃力了。我顺手去接他的枪,副班长也赶上来要帮他拿背包,可是他说什么也不肯,还是艰难地支

7、撑着身子前进。再向上走去,好几层雪冻在一起,差不多有两尺多厚。雪底下的水还是在哗哗地流着。山势更加陡峭,道路更加崎岖狭窄,要是一步走不稳滑下去,那就再没办法爬上来。草鞋早就被雪水浸透了,十个脚趾冻得又麻又木,深一脚浅一脚的,也不知道是冷是热。空气也越来越稀薄了。胸口上好像压着千斤重担,透不过气来,走几步就得喘半天。我后面那位贵州籍的同志,额头上汗直流,看样子连往前爬的劲都没有了。不得已,就坐下来。指导员忙抢到他的身旁,像慈祥的老妈妈一样,把他的手架在自己的肩上,慢慢地把他扶起来,耐心地对他说:“同志!再坚持一会儿,过了雪山就是胜利!在这里,说什么也不能停呀!”“我自己还能走!”那个同志轻轻地推

8、开指导员的手,激动地说了一句,又摇摇晃晃地走起来。下午三点钟我们到达了山顶。大家多么高兴啊!忽然西南方向涌起一块乌云,迅速挨着山头压过来。接着暴雨挟着冰雹,劈头盖脸地打来。不一会,又变成了鹅毛大雪。真是瞬息万变。我们身上的单军衣浸透了,有的地方还结了一层薄冰。冷风一吹,把大家冻得上牙直打下牙。指导员和连长忙着叫大家打开被子,披在身上。风好像故意和我们闹别扭似的,越刮越大。我们的脚陷在一尺多深的雪里,费老大劲才能拔出来。被子被风吹鼓起来,像 ,拖得我们来回直晃荡。我们几个人就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这时指导员自言自语地说:“_。这简直比蜀道还难!”后边的小通信员不知把这句话听成个啥,就接

9、着说:“指导员,我们不是已经上天了吗?咱们的脚早就站在云彩上面啦!”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起来。1. 有人认为文中对春秋天景物的描写与文章的主旨没有关系,完全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理解。 2. 联系上下文,在文中 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3. 联系全文内容,写出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唐诗名句。 4. 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咏雪名句,请写出两句。 5. 文章结尾小通信员的话有什么含义? 6. “六月雪”是一种自然景象,你认为文章以此作标题好吗?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提升】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 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1、上阙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附译文: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娄山关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登上娄山关向外远眺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