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8284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二 说明性文章阅读,(2016淄博中考)文章见P142小满 考点一 信息筛选与整合 例 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_ _,【解题技巧】 解答提取、筛选信息的题目,可以从以下四 个方面入手: 1把握提取、筛选信息的标准,确认提取、筛选信息 的区间。 在阅读中,选择材料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去选取, 才能准确。提取、筛选标准规定范围,即信息的提取、筛选 区间,要在确定的区间内进行取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原则。,2通过抓关键词语提取、筛选主要信息。 阅读时要抓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 “也”“除此之外”等提示

2、语。 3通过抓关键句提取、筛选主要信息。 所谓关键句,就是指过渡句、段首句、文末点题句、问题前 后句等,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集中有效的信息。,4根据题型确定答案。 简答题,要组织语言表达,规范答题。从文中找出的语句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准确表达。选择题,要把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选项信息的正误。,解答这类题目,可以按照下列几个步骤分析作答: 1定位:细读题目要求,筛选范围、选准角度,在文 中定准区域。 2取舍:理解范围内的信息内涵及句子或语段间的关 系,决定取舍。 3完善:按照题目要求,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

3、完善并形成结论。然后按照题目的要求,完整有条理地表述。,【解析】 第段说明小满的时间,第段说明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第段说明小满节气的气候特点和人们饮食的注意事项。 【答案】小满的时间;小满的含义;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小满时的气候特点;人们饮食的注意事项。,考点二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例 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 用。 _ _ _,【解题技巧】 解答该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各种说明方法 的特点,然后结合文章(段)内容分析其作用。要注意答题 格式的使用。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列举一 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举例说明可 以通过

4、有代表性的例子,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 事理。,【答题模式】 举了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答题模式】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作比较: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 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 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运用作比 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

5、更 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答题模式】 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事物的特征/事理。,4作诠释:作诠释与下定义相似,只是语言的表述更详尽和具体,有解释的效果。其作用是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答题模式】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5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明。其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 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 【答题模式】 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 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6摹状貌:是指运用描写等手段来介绍事物的样子、 形状和面貌。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

6、文章更具可读性。 【答题模式】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 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7下定义: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 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的说明方 法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作用。 【答题模式】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加以揭示,从 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8列数字:数字有约数和确数,不管哪一类数字,都能起到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答题模式】 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9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

7、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其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答题模式】 引用,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增强说明的趣味性。,【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引用农谚的作用,所用说明方法自然是引用,其作用的规范表述: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答案】多处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考点三 品味语言 例 科学性是说明性文章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 词语做简要分析。 (1)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_ _ _,(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

8、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_ _ _,【解题技巧】 说明性文章阅读中,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主要考查以下几点: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品味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内涵、作用和意义。,1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首先,解释词语的字面意思,分析它在句子中的具体说明作用,如对什么事物做了修饰、限制,或者修饰、限制了事物的什么特点。,其次,要揭示词语在说明性文章中的一般作用,揭示它的客观科学性,如是否准确、客观等。 最后,总结该词语用在这里对说明事物特点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或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客观实际、不准确等)。,2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生动

9、性。 说明性文章为追求良好的表达效果,会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把深奥的事理说得浅显明白,往往使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增强其趣味性、可读性。说明性文章语言的生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或描写事物状貌,语言生动 形象,富有诗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或通俗或深情地议 论,令人深思,启人智慧。 (2)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语言活泼清新。,3品味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内涵、作用和意义。 该考点区别于“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生动 性”,它实际上是语言知识考查的大融合,主要涉及词语 在语境中的意义的解答、句子的含义、代词指代的具体内 容、句子表达效果的比较等。,说明性文章语言品味题一

10、般有两种题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表达效果)?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解答这两种题型的题目,可参考使用以下答题模式: “”的意思是/说明了(结合实际语言环境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不能。因为(结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 实际,用“”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解析】(1)“5月20日22时36分”,将时间具体到分钟,准确地说明了小满到来的时间。(2)“渐次”,说明全国各地进入夏季是有先有后的,而不是一块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1)准确说

11、明了今年小满节气到来的时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和严谨。 (2)“渐次”意思是逐渐,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点四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例 阅读文章第段,说说加点词语“煞有其事”的含义。 (文章见P143动物的自我意识) _ _ _,【解题技巧】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 的意义,这就是“语境义”。词语的语境义常以如下方式 出现:比喻生成的语境义;感情色彩转换后的语境义; 反语表达的语境义;旧词新用的语境义;对比形成 的语境义。 把握词语的语境义,要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加以 分析推敲,才能准确地理解。,【解析】“煞有其事”是“郑重严肃,好像真

12、有此事”的意思。从语境上看,说明科学家对动物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现象非常认可。 【答案】这些科学家认为宣布动物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很重要,所以郑重地签署了宣言,但在一般人看来却有点小题大做。,考点五 开放性试题 例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一个加以介绍。 _ _ _,【解题技巧】 说明性文章开放性试题主要有以下四类: 1联想想像类。命题者依据说明性文章的内容引出一 个相关话题,要求考生进行联想想像。解答这类题目,要以 现实生活为基础,努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激活自己的思 维灵感,寻找联想想像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与关联处。答题

13、 时不仅要读懂文章,还要审清题干要求,从题干中找出答题,角度。然后展开丰富的想像,利用积累的知识进行设计,力求新颖、有个性、符合科学原理。最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尽力做到清楚明白、有条理。,2献策建议类。这类试题要求考生针对选文说明内容 中关于环保、资源开发利用、说明对象对人类的影响等问 题,提出建议、措施或对策。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 找准答题角度,发挥大胆合理的想像。但与“想像类”问题 不同的是所提出的对策必须针对选文中说明对象对人类的影 响进行设计或构思,应紧扣文中内容要点,分析产生危害的 原因,从而提出具体的建议、措施或对策。,3感悟启示类。这类试题通常要求考生对说明性文章中介绍的事物、事理或科学家身上所蕴涵的精神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及时代特征作答。,4材料链接类。这类试题考查对文本与链接材料的综合理解,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解答材料链接题,首先必须仔细阅读选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