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练习2(无答案)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7508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练习2(无答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练习2(无答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练习2(无答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练习2(无答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练习2(无答案) 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诗经二首知识积累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 到 的 篇诗歌,古时也称 ,汉代儒生始称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 、 、 三部分。多采用 、 、 的艺术手法。关于诗经你还搜集了哪些资料?2、朗读诗歌,正确标注划线字字音。雎鸠( ) 窈窕( ) 好逑( ) 荇( )菜 寤寐( )整体感知3、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文段精读学习关雎,完成后面的问题。4.面对雎鸠和鸣沙洲,歌者引发了什么感慨呢

2、? 5.哪些句子写出了主人公思慕之切呢? 6.学生质疑:诗歌第二章写“求之不得”,在第三章歌者是否“求而得之”呢? 学习蒹葭,完成后面的问题。7.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什么画面?写景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8、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探究拓展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嗣音:传音讯。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_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意?_诗经二首参考答案3、关雎写的

3、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蒹葭是一篇美丽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4、 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歌者以成双成对的水禽在河洲相娱想嬉起兴。5、“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6、第三章歌者由实入虚,想象以钟鼓琴瑟博得少女的欢心,达成美满和谐的婚姻。7、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8、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9、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10、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