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3课《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75050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3课《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3课《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3课《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3课《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3课《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范进中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2.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2.学习对比写法。难点: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让我们再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

2、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现在我们就来开始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探究新知:1. 速读课文,画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2. 思考讨论:(1)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2) 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请说出根据。(主要是两点: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即使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3) 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成了“老爷”,两

3、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两个人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凭科举道路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4) 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1.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户的语言、行动说明)2. 胡屠户是怎样的一个人?3. 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4. 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文章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

4、乡绅?(文章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4、 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1. 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2. 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指导学生讨论段落五,体会夸张的讽刺效果。“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的,有何作用?文中还有何处是夸张?3.

5、 本文的讽刺与孔乙己一文的讽刺有什么不同?4. 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两点: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5. 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效果检测:课堂小结: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吴敬梓小说主题: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的灵魂,摧残人才;讽刺鞭笞市侩小人败坏社会风气

6、。 高超讽刺艺术:夸张手法 对比手法教学后记:范进中举作为传统篇目,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备课时我一直在思索:对于初二的学生,怎样教学这篇小说才能实现用时少、效果好,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和主要问题才能使课堂有效甚至高效?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和一个拓展。三个问题:1、范进中举,为何会疯?(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之大。)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并思考封建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的危害。)3、讽刺是本文突出的特色,找出喜欢的语段加以赏析。(我用范进赠钱、屠户拿钱做为范例。)一个拓展:古代像范进这样人读书是为了追求富贵、光宗耀祖,而我们今天读书的目的就不同了,谈谈你读书的目的和你的理想打算。(引导学生有个良好的心态,“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